第260章 蒸汽時代

盡管三伏將過,可是天氣依然還是悶熱難當。

只有臨江的地方,那從江上吹來的風才能吹去岸邊的悶燥,這江邊盡是跳入江中戲水的孩子。

那江水滾滾東去,幾條舢板漁船在江上隨波飄蕩著,舢板上的桅杆也放下了,現在長江的漁船,已經很少再見到舊時的那種單薄的舊式舢板,大都是從海船等大船上淘汰下來的單桅救生艇,這種船的價格低廉,或許因為老舊被海船淘汰,但在長江上卻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甚至有許多學校,也買這種單桅或者雙桅的救生艇,教孩子們掌握航行的技巧。

這些年,即便是對於遠在大明腹地的人們,航海也不是什麽新鮮的事情,甚至就是在陜西都有學校教授航海。那些家中的次子們,有誰知道成年之後,會從事什麽行業?

對於長江兩岸的漁家而言,水上的航行早就成了他們身體的一部分,每年除了2月至5月的“禁漁”期外,他們每天都會在江上撒網捕漁,而與過去“是漁戶不許出,非漁戶不許入”耕,不準耕地的百姓添制網具隨意下湖捕魚的規矩不同,現在這個祖輩相傳形成的那種不可侵犯的捕撈“界線”,早就被打破了。

只要有人願意,他就可以申請捕漁證,從事漁業。而沿江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口,使得從事漁業漁夫,都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當然要能捕到魚。這也是在魚類的繁殖產卵期設立“禁漁期”的原因,目的是保護魚類的正常生長或繁殖。

禁漁期剛一結束,這江面上到處都是漁船,在一艘艘白色的漁船上,漁夫熟練的將漁網撒向了水面,然後再收網,將漁獲拖入船上,盡管那漁網的網眼按官府的規定不能小於有一寸五見方,只能捕獲一斤以上的大魚,不過即便是如此,偶爾也會網到小魚,這時候,漁夫們就要把那些小魚撿拾出,重新丟到江中,上岸後,要是巡檢發現漁獲裏有小魚,會被課以重罰。

十幾年來,強制性的規矩,早就變成了習慣,在清點著漁獲的時候,相鄰的漁船間,漁夫們就在那裏聊了起來。

“丁二叔!聽說當年,陛下奪江陰的時候,你老就在這江上打漁了?怎麽當年您老沒有從軍呢?”

另一條漁船傳來一個中年人的嘆息。

“哎,這人的命,天注定,要是當年我從了軍,你想想,我現在還會跟你們一樣在這裏打漁嗎?”

“這也難說,就你丁二哥的那膽量,即便是去從了軍,估計通濟門打一仗,也能把你嚇回來,到時候你也還是在這裏跟我們一起幹活。”

“哎,瞧你說的,我那不是怕死,是惜生,是因為家裏有老娘,我是盡孝道,再說了,即便是從了龍,得有那命去享不是!”

“可不是,當年陛下出常州的時候,那常州多少子弟隨他出征,活著回來的,也就一多半罷了。”

“哎,王家莊的王三哥,他兒子當年隨陛下從了軍,結果多少年都沒回家,也沒個音信,興乾二年的時候,人家抱著一線希望,千裏迢迢跑到軍隊裏一找,嘿!別說了!犯了軍法給砍頭了,這軍糧,可真不好吃啊……”

“可不是這個理,軍糧不好吃,可現在的年青人,卻盼著吃軍糧……”

漁夫們在那裏聊了起來。

“嘿嘿,這不是因為吃軍糧,退役了能分塊田嘛,你家的二小子,再過兩年,可不就十八了,按律該分家門戶了,到時候驗上兵,三年下來,至少得有一百畝。”

旁邊立即有人不由插嘴說道。

“那也得看地方,要是擱陜西,至少得三百畝!”

“那三百畝,不準耕田,只準種草養羊,你沒瞧見報上說嘛,現在陜西就是什麽來著……帝國牧場,說咱們穿的呢子衣裳,有一多半,都是陜西那邊供的。”

這邊的漁夫話音剛落,那邊就有人喊道。

“阿成,你老家不是陜西的嗎?那裏真的像報紙上說的那樣,漫山遍野都是那個什麽綿羊!”

那原本正在捕著漁的漁夫聽著喊著,大聲回答道。

“那得看地方,渭河北差不多都是草原,都是興乾七年西征軍退役的榮民,他們只養羊不種地,賣羊毛買糧食吃,像我們本地土生土長,往往都是種田,不過,這些年學著他們改養羊的也不少,畢竟養羊劃算一些……”

那漁夫一口的陜西話,

“而且,養羊的話,可以到官田裏養,撒上把苜蓿種子,然後放羊過去吃就行,不用交地租,可要是租官田種地,那可就得交官租。”

“真要像你說的那樣,那官府還能願你意?你在官田裏頭養羊?那苜蓿草和野草還能一樣?那官府能不追究?”

“嘿嘿,法不責眾,其實,官府也是睜只眼,閉只眼,甚至還樂意我們改養羊,你們不知道,俺小時候,除了莊稼地,那山上也光禿禿的,現在山上都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原本的山上的地也都變成了草場,其實,瞧著和你們江南也沒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