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人才

作為大明高等教育的嫡造者,朱明忠自然不知道,現在大明的高等教育正面臨著一個瓶頸期,對於一個人口不過六千萬,卻擁有超過十萬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國家來說,似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委實太多了一些。

可實際上,這所謂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之中,有超過5萬是朝廷的官員,尤其是興乾之後,地方官廳上的許多不入流的吏員,同樣也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低級官員,無論是吏員的文官化,亦或是司法等權力的分立,其直接結果就是導致大明的官員體系迅速膨脹起來。

五萬余名各級官員,這或以說是古往今來,從不曾有過的“天文數字”,當然官員們的俸祿都是要靠百姓供養。如果不是因為官府掌握有大量的官田,通過官田的出租獲得巨額收入,再加上鹽稅、路稅等渠道獲得巨額稅款,恐怕以傳統的財政就連支付這些官員的俸祿都成問題。

而官員數量的膨脹是建立近代政府的一個必然,對於每年都在增加的官員數量,朱明忠並不在意,甚至就是眼下正在進行的西征,同樣也沒有讓他投入太多的精力,畢竟,西征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想比於西征,每年春季開學之後,朱明忠都會等待著禮部對全國各級教育機構就讀人數量的統計,在過去的七年間,傳承千年的六部之制逐漸變化。禮部負責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對於禮部尚書來說,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月過後的開學季,後另一個時空不同,現在大明所有的學校開學都是2月中旬。

對禮部而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禮部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全國各府縣的在校學生數量加以統計,然後還要匯報其它諸如學校數量、老師數量以及學科開設等事項,七年來,禮部上下早就已經養成了習慣,同樣也知道,在匯報時,陛下會一一比對去年的數字,不僅會對照這個數字,同樣也會對照刑部上報的數字,與過去戶部掌握戶籍不同,現在戶籍歸負責地方治安的巡檢廳管理,所以刑部會將適學兒童的數量加以統計,上呈給陛下,這樣的一對照,問題很容易對比出來。

“……按照適學兒童人數來看,現在男童的社學就讀率只有78%,女童只70.5%……”

盯著沈佺期這位禮部堂書,朱明忠的語氣顯得有的有些不悅。

“也就是說,我大明還有三分之一的女童無法接受教育,沈佺期,這麽下去,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將視線從奏折轉到沈佺期的身上,朱明忠的聲音變得有些嚴厲。

“這麽多女童不去就讀,就意味著,十幾年後,大明會有三分之一的兒童的母親是文盲,是沒有接受的教育的,她們不能夠給子女基本的輔導,甚至於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什麽是正確的觀點,諸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等錯誤的觀點,會繼續向下一代灌輸,如果禮部坐視這一切發生,那麽無疑就是犯罪!是對整個華夏的犯罪!”

陛下的話讓沈佺期的額頭頓時冒出一陣冷汗,他立即的說道。

“回、回陛下,目前社學教育推廣,經過前幾年的推行之後,當下正處於瓶頸期,盡管多年來通過編寫教材,加之對在鄉士人培訓,以未第士人為老師,勉強滿足了對於老師的需求,但是,社學推廣七年以來,已經大量寒門子弟畢業,可是他們畢業之後,又能幹什麽呢?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社學中的學習並沒有改變他們的命運……”

“怎麽沒有變化,他們識字、知禮,懂得算術,懂得基本的地理知識,他們中的許多人,到了城市中,也可以……”

突然,朱明忠的話音一頓,他的眉頭猛然一皺。

是啊!

他們的命運並沒有因為讀書發生改變!至少在表面上沒有,對於大多數目光短淺的人來說,他們沒有看到第一代接受了完全社會教育的男女少年,相比於文盲的同齡人,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會,擁有更多的可能。

在過去的幾年中,朱明忠都會將相當一部分的精力撲到“教育”這件事關國本的大事去,在如何建立健立“國民教育”這個問題上,他可謂是頗費了一番心思。來自21世紀的他,深信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被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同樣也有國家的命運。所以他才會對教育極其看重,在他看來,教育或許將是他留給這個大明最好的禮物,無論是是否能夠引入近代化的教育,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一直致力於借鑒後世的基礎上,建立適合這個時代的國民教育,一直試圖建立一個普及所有大明百姓的義務教育,同時還有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受益其中的精英教育體制,兩者相結合也就構成了近代教育體系。

只有通過教育,未來的數百年間,中國才能長久屹立於世界之巔,才有可能讓世界進入“大明治世”,教育是實現這一切的唯一之路。同樣,教育也是大明實現華夏文明第二次擴張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