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長幼

妄顧人倫!

這樣的話,無疑就是指責。

對此,朱明忠倒是不以為意的微微一笑,他知道長子繼承,會對閻爾梅,甚至許多朝中眾臣造成什麽樣的沖擊。

實際上,國人對於長子確實是偏愛,就像朱之瑜為大明遊走奔波的時候,就將家業全交給長子,帶著幼子四處奔波,作為次子的朱大勇十余年來隨他顛沛流離不說,甚至幾次險些喪命。

也正因如此,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幼子一無所得。

“長子多肩負著傳宗接代、傳承爵位的重任,而幼子排除在家產的繼承人名單之外,所以,他們就更需要教育,就像許多大戶人家之中,其下一代除在務農經商之外,業儒也是一個主要出路。這裏既有利益上的考慮,又有家族傳統的因素。既然百姓人家可以如此,那麽勛貴為何不能如此呢?與普通的百姓於社學就讀不同,勛臣的子弟有勛貴學校教育,即使是普通的勛士,也設立有專門的學校教育他們子弟,這些階層充沛的家業使得他們能給子女提供代代相傳的、不間斷的、高質量的教育,這是許多平民之家難以相比的。”

貴族最大的優勢是什麽?

並不是爵位,而是教育,特殊的地位,使得他們可以聘請到最好的老師教授子弟。而那些學校既重視文事,也重視武備,既訓練人的外在行為規範,也陶冶人的內在精神情操。

對閻爾梅的指責,朱明忠並沒有反駁,而是用現實加以駁斥。

“那些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幼子,難道就因為沒有繼承權,就一事無成了?他們可以參加文官考試,可以考入軍校,正由於幼子們沒有繼承權,所以他們才不得不獨立開創新生活,他們會從事各行各業,而且朕相信,他們會在各個領域內取得相應的成就,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卻恰恰又起到了另一個作用——文化的傳播者,他們把勛貴之家優質的教育傳遞到了民間。”

不僅僅如此,突然朱明忠的眼前一亮,他的神情甚至變得有些激動。

“現在,天下皆知朕將分封宗室於夷地,令其教化夷地,如果說是我大明仍然實施‘析產制’那麽必定是人人窩在家裏等著分財產,非但沒有創業之心,同樣也沒有冒險精神,可如果幼子們失去繼承權,為了生活,他們不僅需要創業,而且也會紛紛投奔宗室,於異域開枝散葉,這豈不比過去一家一族固守一地要好?”

長子繼承法,帶來的最大的優勢是什麽?

除了長子之外,幼子們會因為沒有繼承權而紛紛離家自謀生路。那麽這些幼子們都去了哪裏了呢?出路無非也就幾條,要麽去經商,要麽去考取文官,要麽從軍。正是因為這些幼子們的分散流落,不再依靠家族生存,自然而然的,就不會像中國一樣動輒形成數十數百,甚至數千人口的大家族,宗族的勢力,也會在這種長子繼承中被迅速瓦解。

如果全天下都是這種“長子繼承制”,那麽,勢必會造成另一種結果——大量的幼子因為沒有繼承權,他們必定會湧入城市,但是城市中並沒有那麽多就業機會,他們為了謀生,不得不做出另一個選擇——離開本土,前往殖民地或者海外的諸侯國,在那裏開拓自己生活。

而在這個過程中,接受良好教育的貴族幼子,給諸侯國帶去了文化,而平民幼子給諸侯國帶去了人口。如此一來,海外擴張最基本的兩點也就得到了解決——文明與人口。

而中國呢?

國內的人口也會因此被限制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激增的人口因為繼承權的問題的會主動的流向海外,而不再是被動因為天災或者流放不得不遠處海外。

在這一瞬間,朱明忠似乎知道了為何西方能夠建立大會量的殖民地,不僅僅是因為君主們推崇向外擴張的文化,實際上是“長子繼承制”制的必然結果,因為殖民地可以讓無路可走的幼子們得到到安置。

而對於千年來皆言“人離鄉賤”的國人來說,“長子繼承制”可以逼迫他們離開本土,逼迫他們去冒險,去創業。

當然,貴族的數量也會一直被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會出現以家族為紐帶大貴族,沒有繼承權幼子們,必定會為了生活離開家族的庇護,自謀生路。

於異域開枝散葉,這豈不比過去一家一族固守一地要好。而且可以從根本上化解宗族力量。

陛下的話讓閻爾梅甚至無法反駁,畢竟,在皇家子弟都要分封夷地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說這不好,既然皇家都能為了“天下大同”去“妄顧人倫”,那麽勛貴和百姓,難道不應該與君父同?

知道不能再用妄顧人倫去辯解的閻爾梅,略加深思,然後說道。

“陛下,若是實施長子繼承,那麽幼子們離家後迫於生計,必定會分散流落,居無定所,如此一來,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縱是勛貴也要面臨著長子或是因病早歿,或是因意外早歿,或是死於戰爭的可能,即使地位很高的勛貴也無力逃脫這些,而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她家庭成員依序遞補,沒有繼承人的話可依據其遺囑經由陛下恩準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地封號。過去其家人齊聚於一地,自然沒有什麽,可幼子們離家後迫於生計,很有可能不知去向,況且他們分散於各地,一但主家長子早歿,到時候應該由誰來繼承爵位?這勢必會引起繼承混亂。別說是普通勛貴之家,就是皇家,將來恐怕亦難免俗,當年武宗無後,世宗襲位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