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理想

許多傳統不是一朝一夕中可以改變的。

不過當《大明皇位繼承法》擬定的消息傳出之後,還是在天下引起了一番不大不少的波瀾。此時誰都不知道因此,幾個月後,也就是興乾四年初成立的勛貴聯合會以及制定的《勛貴襲位法》對於大明的影響,但是後世卻將與列位對大明影響最大的法令。

興乾四年的人們並不知道,盡管那些勛貴家族的“幼子們”被迫流落在外,自謀生活,看似窘迫,但事實上他們從小所受的遠遠超過普通人的高等教育,且沒有繼承權後他們為了生存,培養出的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為他們在社會環境劇變的興乾年間,各自在社會上扮演了不同的分工,有的開辦工廠,有的成為了殖民者和冒險家,更有許多人成為諸侯國的君士。

而在此之間長子出資本,幼子出人或者技術的分工體系也自然也就形成了,而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長子防範幼子謀奪家產,畢竟,法律已經杜絕了幼子繼承的可能,幼子只是親密的雇員而不再是威脅。

而反觀自漢代以來的中國歷朝歷代,推恩令延伸的析產繼承制度反而拖了後腿,大資本不斷分割成小資本,所以富不過三代。資本完成不了積累,經濟負重難行。而且,正是由於除了嫡長子之外,所有子嗣都可以獲得一份財產,導致了很多幼子不學無術,貪圖享受,缺乏進取性,這也是與歐洲拉開了差距的原因。

不過,對於興乾三年的人們而言,他們並不知道從皇家開始的,從勛貴到勛士再到兵戶最後又擴散至官員士紳百姓的長子繼承制,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給予這個國家帶來什麽樣的劇變,但是至少對於一些敏銳人來說,他們仍然感受到了天下的變化。尤其是對於那些以國之棟梁的士子來說,他們總能率先感受到天下的變化。

位於清涼山的崇正書院於南京眾多書院之中,也算是頗為名氣,不僅僅是因為南京第一個狀元就是在這裏進修考中狀元,而是因為這裏同樣也是大明實學的發源地之一,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就曾與此講學,並奠定了崇正書院虛就實的風氣。

當然年李贄與些講學時,針對“儒者高談性命,清論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癢置之不問,反以說及理財為濁”的理學倫理財富觀,明確地提出了“不言理財者,決不能平治天下”。

“理財”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因此就應該鼓勵“治生產業”,“勤儉致富”,而這種不恥言利對於崇正書院的影響,或許在天啟、崇禎朝其間,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影響,但是於興乾年間,崇正書院隱隱已經成為江南最為知名的實學大本營,各種經世實用學問,於書院中傳播著。

也正因如此,這裏才會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學子於此就讀。因為近江的關系,所以書院在去年開辟了航海科,不過因為航海科入仕困難,不為士子所喜,所以這航海科只吸引了少數學生選擇。

而徐允賢選擇航海科的原因非常簡單——不收學費,航海科的學費是商會贊助的,商會希望通過這種贊助培養出一批了解航海的船長,以便能夠涉足海上貿易。

不恥言利、人皆逐利,是興乾年間的特點。甚至就是徐允賢選擇航海科,所看中的,除了學費之外,同樣也是因為船長豐厚的薪酬。

正當徐允賢在那裏翻看著同文館今年剛翻譯的西洋航海書籍,按照大明的法令,西洋各國商船首次駛入大明的港口時,必須“上貢”不少於百冊書籍,而西洋傳教士如果想要進入大明,需要“上貢”200冊書籍,至於想要修建教堂,還要再翻上十倍。而且這些書籍的種類也有相應的規定。

也正得益於此,現在同文館已經翻譯了數萬冊西學書本,甚至有些書不過只比歐洲晚上一年,而每每同文館翻譯出版的西學著作都會經由皇家圖書館,向各書院以及府縣圖書館捐贈,如此也使得西學於大明的傳播速度,甚至快過其著作本身於歐洲本國的傳播。

而在所有的西學之中,航海學又是大明最薄弱的環節,畢竟,此時西洋經過近兩年世紀的航海探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已經掌握了全球範圍內的季風、洋流以及籍此產生的一系列導航技術。也正因如此,徐允賢和他的同學一樣,所用的教材往往都是翻譯自西洋。

當徐允賢在那裏翻看著書本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楊成則在那裏看著報紙,也許是因為兩人的出身相似,所以兩人倒也算是知已。

“西人早於百年前,既已環球航行,並探得美洲至呂宋航線,西人言美洲自有沃土地千裏……”

楊成隨手展開報紙,看到其中的一篇文章,然後便輕輕地念了起來。

“今寧靖王欲為我大明開辟往北美之航行,特捐資資助本次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