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換裝(第2/2頁)

因為出身重步兵營的關系,所以李富貴的身材頗為高大,足足有5尺8寸,長期的體力勞動和軍事鍛煉又度上讓他身材魁梧結實,他就理所當然的成了一名重步兵,後來更是被抽到衙署衛隊。

而現在他穿戴著新式軍裝,而且還配有整齊的全套裝備,準備給經略使審閱。

“李富貴,進來吧。”

門裏面傳來了長官的聲音。

李富貴趕緊一推門走了進去,不由嚇了一跳。

只見公房裏面,除了有經略使之外,還有忠義軍的十幾位將領都坐著在盯著他看,好像戲文裏面三堂會審的模樣。

李富貴連忙敬了個禮,大聲說:

“報告!

衙署衛隊上等兵李富貴奉命前來報到!”

王得雲站起來還了個禮,然後說道。

“稍息!”

“是!”

這樣的對答出現在17世紀,確實太過唐突了,但這恰恰是忠義軍最大的不同之處,看著這有板有眼的一幕,找到幾分熟悉感的朱明忠目光中甚至不由的流露出得意的眼神,畢竟,這一切正是他引入這個時代的。

同時仔細的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士兵,他手持十四年式燧發銃,盡管早在去年燧發步槍就已經定型,但是直到今年才被定型為永歷十四年式燧發銃,其整體與英國的長款褐貝斯極為相像,同樣采用了鋼制探條以及銅護帽,而為了使火槍更為耐用,槍管燧發機等部件又增加了用料。

除了長款之外,還有供騎兵以及海軍使用的短款燧發銃。

當然,在民間以及其它明軍的口中,這種十四年式燧發銃和之前改造燧發銃、燧發銃一樣,都被稱為“自發銃”或者“石發銃”而現在,標準化的名稱就是“十四年式燧發銃”十頭上是十四年式刺刀,身穿著新式式軍裝,牛皮制成的類似德式Y帶連接著腰間的牛皮武裝帶,腰間是兩個大小相當的子彈盒。

看起來倒是很是威武。

“經略使,這種彈藥盒提牛皮制成,內部浸油木作彈盒內撐,內撐上有三排二十九個彈藥孔,可以裝處二十九個定裝紙殼彈,每人攜彈量五十八枚……”

當王得雲在那裏作著講解的時候,朱明忠全是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他注意到這兩個彈盒,與他最初仿制日式明治三十年式子彈後盒不同,改變的不僅僅只是尺寸,在彈盒一邊還有一個小盒。

這時王得雲則指著彈藥盒繼續做著講解。

“因為擊發燧石與彈藥一樣都是消耗品,舊式彈盒在設計上並沒有考慮這一點,所以士兵不得通過空出一個彈倉的方式裝燧石。

而這個小盒子就是用來裝燧石的。”

盡管當初朱明忠借鑒後世的武器攜具設計了一套頗為先進的攜具,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還是碰到了問題,現在對其進行改良,是為了更適應時代。

對於這樣的改進,朱明忠自然持歡迎態度,甚至在他看來,這意味著軍工廠正在一點點的扔掉拐杖,開始學習自己走路……

“這是水壺。”

王得雲指著李富貴後腰間的一個圓筒形的東西。

“和過去一樣,水壺是用竹筒做得,只不現在它更大了一些。

外面加上布套,可以讓士兵方便使用背帶背掛在身上,相比過去,使用更方便一些。”

那水壺的模樣看起來倒是有點象後世德軍的防毒面具盒,朱明忠暗自尋思著,竹筒水壺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野外行軍打仗的標配,北方的遊牧民族用羊皮水袋,而漢人就是用竹筒,只過過去對竹筒的大小沒有要求,現在的要求是可以裝至少1.5斤水。

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現在還會通過浸油等工藝處理以保證它不至於因為長期使用而腐朽。

而腰帶的另一邊則掛有布制的手榴彈包,裏面裝著軍工制造的拉發手榴彈――雖然拉發手榴彈的成本相對較高,但是使用的效果極佳,原本的舊式手榴彈已經被賣給了鄭成功、張煌言,甚至被輸送到了北方義軍。

“等軍隊明年完全換裝之後,又能有一大批物資接濟北方的義軍了!”——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