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浮想

“豈不會耽誤學生學習聖人文章?”

這樣的一個問題顯然帶著一些陷阱,可以說有些居心叵測,而這正是朱明忠問出這個問題的原因。畢竟將來肯定會有人這麽問,會有人這麽說。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不會作為一個贊同者的提問,而是站在一個反對者的角度去提出問題。

不過張山現在沒有這麽想,而且在他看來,根本就談不上所謂的耽誤,畢竟相比於後世的小學,這個時代的社學並沒有假期,相比於後世每周五天,每年有寒暑假,社學的就讀幾乎是全年無休:每年正月十五開學,臘月初十散館;學期當中端午節初四五,中秋節十四、十五,清明節,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另外每月放假3天。

“回經略,社學之中教授書課的教學本就應該貴精而不貴多,但凡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從而使學生精神有余,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若是終歲皆沉浸於聖人文章之中,其必有厭苦之患,所以適當於算術、地理等加以點綴,亦是為教人子弟所必須。”

張山的回答讓朱明忠略覺得有些詫異,但隨後想也就釋然了,一年365天,若是天天都是四書五經,必定有厭煩的時候,適當的摻雜其它課程,反倒是有助於教學,只不過現在只是將算術、地理等課程加入其罷了。

隨後朱明忠又詢問起了這社學之中的教學內容,基本了解到初級相當於基礎教育階段的低年級,社學老師除了教授寫八股文章之外,還有多講授持家立業所需的少數應用文字、識數等。至於啟蒙的教學內容則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和朱子的《小學集注》等為主。當然與朱明忠想象中兒童們在私塾接受這種教育,即使將來“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也根本不能用到他們生活實際中去不同。除了正業之外,社學的老師同樣會教授識數等常用知識,畢竟,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未來絕不會“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也不會從事科舉之道。

“……所以,大抵上,社學之中,大多數學生滿十五之後,往往或是務農或是行商,皆須知曉諸如算數等雜學學識,對於他們來說文章所用不外個人修身,於尋常之時,卻無大用。”

一句無大用,讓朱明忠忍不住多看了這個張山,這年頭能說出這句話來的,可還真不多,甚至可以說有些驚天動地,現在誰敢說聖人學問無大用?但讓他不解的是,朱之瑜也沒有因為他的這番話,而有任何異樣,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

看來,這社學倒也沒有脫離實際。

在心底默默的點點頭,朱明忠又與其討論是每日授課的內容之後,對這個時代的社學教育也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因為是第一次來社學的關系,所以朱明忠足足用了半天的時間,去了解社學的情況。

在返回清河的時候,這會天色已晚,馬車的車廂裏懸掛的馬燈亮著,一路上朱明忠只是若有所思的回憶著於於張家集以及附近的社學之中,所了解到的這個時代的初等教育,如果說之前對創辦中學,還有一些顧慮的話,那麽現在,反倒是充滿了信心,因為社學中的學生素質遠超出的想象。

“成仁,此行你有何想法?”

笑看著一路上沉默不語的朱明忠,朱之瑜問道。

“老師,這中學教育,大有可為!”

朱明忠如實的回答道,中學教育最關鍵的是什麽?是生源,而社學就是穩定的生源,而與他想象不同的絕大多數學生家長,之所以把孩子送進社學,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從事科舉,而僅僅只是為了讓他們接受教育,能夠讀書識字算賬記賬,不至於目不識丁。

換句來說,大多數學生是為了謀生而讀書,這恰恰是中學所要的,畢竟中學所需要並不是一心八股文章,一心金榜題名的人。

對於朱明忠的這個回答,朱之瑜倒不覺得意外,又反問道。

“那這社學之中又有何不足呢?”

“數學只會加減乘除基本算術,數學基礎太差,若是進入中學的話,非得專門加強不可。”

“那應該如何解決此事?”

老師的問題,讓朱明忠先是沉思片刻,然後才說道。

“其數學基礎差,皆因其老師大抵上不通數學,只通基本的算術。如此想提高學生數學水平,必須提高社學老師的數學水平,可以通過傳授社學老師數學等知識,再輔助教材發放,如此自然可解決此事……”

話聲稍頓,朱明忠明白了朱之瑜讓他一同的想法了,相比於他想到的辦中學,朱之瑜看的更遠一些,他立即點頭說道。

“老師,學生明白了。”

在點頭應下的同時,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幾百年後的師範學校,現在老師提出的這個建議,其實就是創辦師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