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社學

為何以為社學中的老師,不能學會這些呢?

一句看似簡單的發稅,讓朱明忠不由的一愣,甚至有些詫異的看著老師。出於朱之瑜的了解,知道他之所以不願辦中學,並不代表他反對辦中學,在謝絕由書院辦中學的時候,他同樣也推薦了幾十個學生,畢竟現在只有書院,能夠提從相應的師資力量。

而現在,朱之瑜提出的這個建議,又讓朱明忠隱約覺得,他謝絕的原因恐怕沒有那麽簡單。

“社學中的老師?老師,您的意思是?”

看著朱之瑜,朱明忠試探著說道。

“您是說,先教會社學中的老師數學、地理等知識,然後再由他們教授學生,如此一來,在他們進入中學之前,就有了一定的數學、地理基礎……”

這不就是後世的小學模式嗎?

對此朱明忠自然不陌生,畢竟他是接受了完整現代教育體系教育的人,對於這種教育的模式,自然是再了解不過,所以,也不覺得有什麽好奇的地方。

而且這也是清河書院的教育方式,現在朱之瑜將他引入到社學的之中。不過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隨著教育的發展,這種教學方式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嗯……”

沉吟片刻,朱明忠的腦海中,想到了那些鄉間社學的老師,他們大抵上年齡頗長,之所以淪為教書先生,完全是因為科舉無望,才於社學之中靠半耕半讀為生,或是本村人,者是從村外聘請。如果他們抵觸算術、地理之類的新知識,拒絕教授又該怎麽辦?畢竟他們年歲極長,所期許的也就是授業的弟子中能出來一個秀才,從而告慰平生。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年長,像王士元……他不也正是以地社學中教書為生嗎?

但是他們願意學習新知識嗎?

如果他們選擇拒絕的話。到時候又該怎麽辦?畢竟對於朱明忠來說,在他看來,那些鄉間的老夫子,反而是真正的老夫子,他們相對更為保守,更排斥新生事物。

他們理所當然的會排斥這些與科舉沒有任何用處學問,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彰顯他們成就的,恐怕也就是培養出來一兩個秀才,舉人。為此,他們自然願意學生們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四書五經,學習論語,學習全無任何用處的八股文章。而不是那些真正能夠有所用途的學問。畢竟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他們決不會願意讓自己的學生在沒有用處的地方浪費精力。

稍作深思之後,朱明忠點頭說道。

“這倒不是不可能,若是編寫相應的教材的話,想來以其才智,自然可勝任,只是……”

給老師續了一杯茶,朱明忠道出了他擔心的地方。

“這社學先生,大抵上平生之願,就是門下弟子能有一兩人考中功名,從而告慰平生,如此一來,他們又豈願意於社學之中,教授其眼中的‘旁門雜學’?”

於很多讀書人的眼中,不能助其考取功名的學問,自然都是“旁門左道”都是不值一提的“雜學”。老夫子們自然不會願意在這些雜學上浪費時間。

“哦,是這樣啊,今日這對弈既是無趣,成仁,你不妨隨為師一同走走。老夫倒是有一個地方,想帶你過去。”

朱之瑜神秘的一笑道。

“老師想要帶學生去的地方肯定不一般吧。我倒有些急不可耐了。”

聞言朱明忠便躍躍欲試的說道。卻見朱之瑜笑而不語的拂須看著他。

乘車離了書院之後,馬車直接沿著城外頗為平整的官道行進,在馬車上,頗為好奇的朱明忠幾次詢問,朱之瑜都沒有告訴他,為何要離城,直到在進入一座市鎮之後,他吩咐車夫停車,然後便下車與朱明忠一同步行。

身為江北官階最高的官員,穿著一身便裝的朱明忠與朱之瑜一同行走於路上的時候,瞧著倒有點像是兩個讀書人,並沒有引起什麽人的注意,沿著市集的主街走了一會後,便拐入了輔街,繼續往前走,讀書的聲音隱約從一處院落中傳來,側耳聽去,卻是“……山從高處到下面,連續不斷的叫山脈,山上最高處,成尖頂的,叫峰;山峰平坦的叫巒,又叫崗,崗延長可以行路的,叫嶺……”

教室中傳出的並不是《論語》或是四書五經裏的句子,而是尋常的地理知識,而朗讀的聲音稚嫩。詫異中,朱明忠加快了腳步,畢竟現在他所聽到的並不是傳統社學裏學習的四書五經。

走到院前,可以看到的院門處懸掛有“張氏社學”,顯然這是一處家族社區,在江北社學正在一點點的復蘇,盡管在其復蘇的過程中,官府只給予了極少的幫助,僅僅也就是給予其一定的學田,免除學田的賦稅,但當環境放松之後,漢人注重教育的傳統再一次讓原本沉淪的社學得到了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