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寄人籬下(第2/3頁)

而現在感覺到緬甸人的態度變化。只讓他那有些壓抑的心情。有了些好轉,

“若是晉王能得大捷,實是得天保佑,唯願高皇保佑,能讓我大明江山恢復……”

盡管早就沒有了當初恢復河山的銳氣,苟且偷安於這藩邦蠻地,但並不意味著他不想重新回到大明,不想大明江山恢復。

也正因如此,盡管不知道這緬邦土王為何態度大變,但總不免對李定國有所期待。畢竟這種期待,直接關系到他在這裏的生活。

“沐卿家,你去查探一下,可是近日晉王又有大勝,若是如此,試探一下,問其可以否同意朕派人送信與晉王,祝其大捷……”

幾個時辰後,在河對岸阿瓦城內王宮之中,莽達看著前來秉報的內臣,那眉頭便是猛然緊鎖道。

“明皇欲派人與李定國下旨祝捷?”

李定國什麽時候打了勝仗?

就在莽達疑惑時,那邊丞相便於一旁說道。

“大王,定是那明皇以為大王近日對其仁義之舉,實是李定國大敗清軍所至,全不知實是大王仁義,不忍其受以饑寒……”

盡管忽奈嘴上這麽說著,可這宮內諸臣誰又不知道,大王為什麽一改對明皇的態度,不還是因為兩個月前從駛來的洋船上的洋人帶來消息嘛。

一開始他們還曾懷疑那個讓人驚駭不已的消息真假,但是最終,他們還是在雲南探聽到了一些風聲。盡管在雲南清軍千方百計封鎖消息,但是去年清軍於中國為明軍大敗的消息還是傳播開來。

雖說雲南傳回的消息並沒有說清軍在中國腹地遭受什麽樣的慘敗,但是卻佐證了那些西洋人帶來的消息——清軍失去了整個江南,甚至在洋人的口中——“韃靼人的皇上已經被明軍擊敗”,正是這個消息,讓莽達為先前的決定後悔不已,那裏還敢對有明皇有絲毫不敬。所以才會命人多次“進貢”。以便挽回先前對方的輕視。

“王兄,此事萬萬不可,若是那永歷遣使告知李定國,其過去數月間所受待遇,李定國若是興兵前來報復,到時候王兄又該如何自處?”

站於一旁的莽白立即出立反對道,作為莽達的弟弟,現在的他可謂正處於流言的中心,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緬甸一直流傳著“兩個國王”的說法,也正因如此,他才會被莽達招回宮中。

“若是不同意其遣使李定國處,萬一李定國興兵於此,我等又該如何處之?”

忽奈急忙出言問道,作為緬王丞相的他,自從得知江南已經為明軍收復的消息後,每每總會被噩夢驚醒,在他的記憶中,依然還殘留著數十年前,明軍大破國都的一幕,當時緬甸被殺者又豈止數十萬。

盡管那時他還未出生,但是在爺爺以及父親的記憶中,當年狂妄自大的慘痛教訓,卻一直影響著他,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大王命人繼絕給永歷流亡朝廷運送糧食時,他也會私下裏通過寺院的和尚向其提供糧食,以為將來尋得一線生機。

從去年莽白為一已之私慫恿大王對沐天波以非禮,再到現在他意圖阻止永歷遣使李定國處,在忽奈看來,根本就是在刺激明國,令緬甸陷入內憂外患之中,從而為奪取王位。

現在萬一大國的雷霆之怒降臨,以緬甸的國力又如何能抵擋,想到幾個月前李定國以殘兵敗將都能讓緬甸上下為之惶恐不安,如果不是因為他們不適應緬甸的天氣,大量兵卒感染疾病,現在恐怕這個國都都已經被明軍給占領了。如果是換成早些年,換成明軍的精銳,幾個月前,誰勝誰負還未嘗可知。

“若是他李定國敢派兵,我等只需令那永歷遣使令其退兵即可,如此又有何憂?”

莽白冷笑道,

“就像上次李定國意進攻我國,奪回永歷等人,損兵折將不說,最後只需永歷一封書信,其不也就退兵了?”

莽白看著坐於王座猶豫不決的王兄說道。

“王兄,現在明國皇上、朝廷具在我手,我等只需待其以禮,待到他日明國大勝之時,將其歸還明國,也算是大功一件,可若是現在將其交給明國,待他日萬一清國擊敗明國,到時候,清軍追究今日我等歸還明廷之過,到時候又該如何自處?”

莽白看似一副拳拳為國的心思,可實際上,他的心裏卻有著他自己的打算,甚至在他的私邸中,還有清國的使節,對於一直試圖謀奪王位的他來說,他自然希望將永歷扣在阿瓦,只有如此,才能讓王兄陷入兩難之地,才能讓清國、明國對其每每施以重壓。

待到將來,清國明國的大軍壓境之時。就是他機會到來的時候。

“可,可王弟,你也知道,那西洋人言稱,目下明國已經收復江南,非但南京已經收復,且十數萬清軍精銳,盡數為明國大將朱明忠所敗,十數萬大軍十不還一,如此大勝之下,明國恢復天下只是早晚之事,若是我等再扣壓明皇,他日明皇怪罪下來,到時候,我國又如何抗拒大國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