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擎柱

永歷十三年,對於大明來說,可以說是悲喜參半,先是昆明的陷落,從此,西南局勢一落千丈。而後來江南的恢復,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西南的局勢,甚至因為滿清的刻意封鎖使得江南的勝利,都沒有傳到西南。

而經過磨盤山一役,作為永歷朝西南擎柱的李定國盡管重創了清軍,作為戰役的勝利者,卻承受上戰略上的失敗,作為勝利者的他並沒有品嘗到勝利的果實。戰役上的勝利,使其耗盡了最後的精銳兵力,之後未能再對入滇清軍展開有效的打擊。

此戰之後,李定國余眾不過數千,勢力窘迫到了極點。直到賀九儀從廣南率萬人來與他會合,祁三升、魏勇等人先後均率部前來投歸,軍勢才稍微有了一些恢復。隨後他才將大營移孟璉,招安地方頭人,耕種納糧如內地一般行郡縣例,以圖休養生息,從而恢復實力。

而稍作安定之後,李定國便連續上疏三十余封給永歷帝都石沉大海,從此與永歷皇帝失去了聯系。直到七月,白文選強攻緬都阿瓦失利回來,白、李才了解事實的真相,原來緬甸扣住了永歷帝,二人決定攻緬搶出永歷帝。九月,兩人分別入緬,試圖搶回皇帝。至十一月,李定國大敗緬軍,提出送還永歷帝,作為退兵的條件。而緬方的回答仍然頑固非常,大有一副不為所懼的模樣。最終,因為水土不服,加之疾病流利,導致兵卒損失慘重,白李兩人只得重新撤回軍隊,以圖來自日。

即便是如此,李定國仍然猶不死心,又派一支人馬試圖偷襲阿瓦,不久就被緬軍擊退,朝廷仍然在其手中。此時李定國眼見朝廷陷入緬人之手,加之又不甘心在雲南邊境土司之地久駐,一時間徬徨苦悶,不知所從,加之每日都有人在滿清招降下紛紛投降,憤懣憂慮,盡管他每日裏愁思苦想,思索擺脫困境的良策。

但是對李定國、白文選等人來說,既要在窮山僻壤的邊境地區繼續抗擊清軍,又要耽心在緬甸的永歷帝的安全,弄得顧此失彼,心力交瘁。

若是於江南等地,此時又是一年的初春時節,如若是在四川等地,這會定是漫山遍野金黃色的迎春花。即便是雲南,也會的迎春花也應該是的燦爛奪目。但是對於位於西南邊境的李定國來說,因為這裏一年四季如夏,所以並無四季之分,自然也就看不到了什麽春光。

置身於河邊,親自擦洗著戰馬的李定國,偶爾會把目光投向遠處,在那裏,可以看到兵士們在河中洗漱,偶爾的可以聽到他們的歡笑聲。即便是因在這塊小小的窮山僻壤之中,即便逆境如此,他們仍然為漢家的衣冠的與清虜撕殺。

想到這,他又想那些戰死的將士,若是他們知道現在兵敗如此,於九泉又會多麽失望。想到這裏,他默默的仰天祈禱著,祈禱著老天的保佑,祈禱著九泉之下的英靈保佑,保佑他能夠迎回皇上。

之所以要迎回皇上,不僅僅是為了防止緬人與滿清勾結,進而將皇上交予滿清。還是因為皇上是抗清的大旗,如果這面旗倒了下去,那麽大明就再也沒有希望了!

盡管,他曾是反明的農民軍,但是現在,他卻也是大明的忠臣。甚至可以說,是大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

最後,一時情動的李定國甚至含淚看著那河水,在那裏默默的自言自語道。

“若是這河水能入長江,一定要把微臣之心帶予高皇,微臣必定誓死報效大明,恢復我漢人河山,如違此誓,必定是天誅地滅。高皇在上明鑒……”

說到動情之處,李定國盡是一副熱淚奪眶的模樣,他坐在溪旁,看那河水淙淙地把流向遠方,似乎是在想著這水能不能到達長江。能不能把她的心聲帶給高皇帝,怔怔地不覺發呆了。他就這麽看著那河水。

過了不知多少時候,忽然他聽得侍衛輕聲稟道:

“王爺,有三名雲南士子等候在營門外求見。”

有雲南士子求見?

李定國微微一愣。因為滿清的封鎖,雲南士子很難突破封鎖線來到這裏。

“他們有什麽事嗎?”

“他們說是有安邦定國的大計獻與王爺。”

安邦定國的大計?

會是什麽大計?心底略微一愣,李定國笑了笑,然後默不作聲的點點頭。隨後才起身回到那棟與雲南土家民舍並沒有多少分別的竹樓之中,見門外有三位士子皆穿著長袍馬褂,而且皆都剃發,他的眉頭微皺,盡管知道他們剃發易服也是迫不得已。但是心底隱隱有些不快,不過他知道,這些人絕不會是來遊說他投降的,別說是他們三人,便是他軍中將領若是有人敢言投降,也會被他立即下令斬首。如果說他們有所耳聞的話,自然不敢來遊說他投降。

一行三人,見到李定國後,便立即恭恭敬敬地向他一躬到地,然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