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後浪(第2/4頁)

然而這不是說黃團不靈。亞馬遜找到雲服務之前也不賺錢,後來賺了大錢,黃團也得尋找自己的AWS。現在的問題實際上是黃團是否把小康發現的這些業務看作自己的新變量。

如果是,黃團下一步肯定就是兩步走,第一提升自己的組織,建立新的事業群若幹,第二,燒錢。黃團幹別的不靈,燒錢特別有經驗,說燒錢,什麽小藍杯拼多多之流都得靠邊站。黃團的燒錢不叫燒錢,叫撒幣,企鵝阿裏都沒這麽燒過,在撒幣這個領域放眼全球唯一能跟黃團媲美的只有滴滴。

這個思路徐欣當然也有,因此順理成章的問:“那下一步要是小王展示出進攻性呢?”

“說實話,我不想跟這些燒錢大師們對打。你看我補貼用戶不少,但我這不叫燒錢。燒錢得是無腦撒幣,得讓羊毛黨狂歡,我花錢雖然多但是我自控能力更大。至於說進攻性嘛,您知道,我這個人,並不喜歡挖墻腳。外邊很多人覺得我喜歡樹敵,其實我不怎麽幹缺德事的。”

楚垣夕說著,就想到了黃團的進攻性。當年黃團上市之前進攻性可謂是無法無天,當著藍餓張胥壕的面挖他的愛將,還真給挖走了,直接拍期權拍到張胥壕無法承受。

這一次激烈的交鋒直接奠定了黃團的優勢,因為補完了自身的劣勢,剩下的不都是優勢了?

當初黃團決定上馬外賣是靠商業眼光下的決定,就是看到藍餓做外賣,當機立斷判斷出做這個有前途,搶他!但問題是,他們知道該做但是不知道該怎麽做,於是狂犯錯誤,而且錯得一頭霧水,不知道我哪錯了,我幹的不錯啊怎麽效果這麽差?

即時配送這條路上顯然埋著茫茫多的坑,黃團踩了一溜夠之後發現藍餓走的很穩,張胥壕眼光毒辣,指揮若定,在商業上有先見之明。怎麽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去藍餓偷人,偷到就是賺到。藍餓作為一個初創期還沒渡過去的企業,融資都沒融到多少,黃團作為百團大戰的勝利者,當然是予取予求。

好在現在黃團已經上市了,再想發期權必須得符合上市公司的規定,所以拍期權這招其實現在反而是小康的優勢項目,而且是最大的優勢。因為,小康還沒做下一輪融資估值呢,但是業務是日出之勢,馬上紅日噴薄,現在的期權靈活性大,吸引力強,而且楚垣夕幾乎可以隨便拍,就像當年的黃團一樣。

這就是徐欣說黃團的進攻性而楚垣夕說自己不喜歡挖墻腳的原因,我不挖但是我更不怕挖!

這個隱晦的回答讓徐欣感覺不夠得勁:“你就說你打算怎麽辦吧?”

“我專注於提升滲透率。黃團滲透率16%,滴滴只有3%,但是滴滴比黃團賺錢能力強。小康怎麽也得先跟滴滴看齊吧?我們的使用場景應該是要明顯高於滴滴的。”

“你野心不小啊,錢不夠用說話啊。”胡世恒比上半年可好說話多了,也顯得有錢多了,然而這個時候楚垣夕還是不著急融資,而是禮送兩位投資大佬離開。

然後一回來他就開始給劉璐和袁苜科普,也不止是她們倆,小康在總部的VP以上成員,包括CTO周鳴鈞等等全部召集起來由總裁親自傳授“江湖道義”。原世界袁苜袁敬給他整的事情,現在他要變換個角色親自向下疏導。

事例麽,正好拿當年黃藍之戰的掌握來舉例就比較有代表性。其中很多案例可能今後小康開始打仗之後都會遇到。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歷史總在不斷重演。

為什麽楚垣夕強調他怕的是被碾壓,而不是打壓?當年黃團就是碾壓了藍餓,拿出一樣的服務,靠體量碾壓,哪怕犯再多的錯誤都無所謂。

阿裏現在做的事情和黃團當年如出一轍,戰術按行話講叫狂拜訪狂簽單,從B端商家側展開進攻。

問題是當年這招對外賣來說是南轅北轍,甚至形成負的效果打在自己身上。

原因就在於狼多肉少,剛開始幹外賣的平台,要那麽多商家幹嘛呢?黃團當時的用戶是團購用戶,並不是外賣用戶,真正的外賣C端用戶沒幾個,讓商家惡性競爭搶用戶?顯然是少量簽約適合外送服務的優質商家,受消費者歡迎,拉動需求然後再去簽更多商家,才能循序漸進。

但是黃團不管這套,開搶灘大會,盯著藍餓的後腦勺,甚至拿出價值幾千萬的期權激勵地面成員出去簽約,場面一度非常美麗。

所以楚垣夕才坐得住,因為阿裏固然有很多的用戶,但是那是支付寶的用戶,是餓了麽的用戶,不是花芝的用戶,和當年的黃團用戶一個樣。狂拜訪狂簽單確實擠壓了小康的B端空間,但是這些商家馬上就會遇到黃團商家當年的問題,哪有那麽多的花芝用戶成為自己的會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