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復雜龐大的玩法需要研究(第2/4頁)

總之普通手遊強化開頭,快速放出亮點,是因為玩家只給這麽一點點時間,產品只有一個機會向玩家介紹自己,不過關的基本沒有下一次機會,直接刪除了事。而品牌手遊則不然,楚垣夕感覺巴人出品的遊戲怎麽也能讓玩家多保持個幾天的耐心吧。

何況朱魑明顯不是個劇情黨,只看玩法和操作,這個遊戲的情節設置還是頗有亮點的。

“劇情有什麽亮點?這遊戲的地圖都選在土雞了,這誰能玩的出亮點?”朱魑簡直一臉不屑,當然,是天朝上國對土雞的不屑:“土雞也是羅馬的敵人?土雞不應該跟希臘打嗎?”

這一點楚垣夕也比較頭疼,但是必須忍。

如果按小說的種類對題材進行劃分,《羅馬之敵1》是一本歷史神話類小說,時間發生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但是從大的時間段來看,是亞歷山大王東征後續的繼業者戰爭之後。

所以準確的說,那個時候小亞細亞平原並不叫土雞,而是安提柯帝國。《羅馬之敵1》的故事就是主角組成天團在希臘探險,在小亞細亞探險,在巴比倫探險,總之就是各種換地圖升級打怪,具備非常強烈的網文風格。目前朱魑的角色已經離開希臘進入小亞細亞,然後出現認知扭曲。

這段歷史在國朝的世界史教材中並不豐富,很容易出現錯誤的認知。

從歷史沿革來說,歷史上古代波斯對希臘本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並不只是戰爭,這一點和國朝的普通人所認知的略有不同。

大眾認知中的希臘和波斯無非就是希波戰爭,耳熟能詳的馬拉松也好,斯巴達三百勇士也好,總之就是戰。但實際上波斯統治者一向長袖善舞,對希臘各個城邦通過政治和外交進行統合居多,戰爭反而是暫時的。

就連最強勢的斯巴達也有很多時間需要波斯的支持,比如科林斯戰爭後期締結的《安塔西達條約》就是其中的代表,斯巴達靠管波斯叫爸爸成為希臘霸主。

當然,正面戰場上斯巴達一向能教波斯怎麽做人,所以只要一開戰兒子和爸爸的身份就要對調,入侵小亞細亞如同探囊取物。因此當《羅馬之敵》開始的時候,主角去原波斯屬地探尋古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際上因為朱魑剛開始玩,所以地圖還沒擴展開。今後她的角色還要去塞琉古呢,也就是古代的巴比倫,要離開現今土雞的範圍。

總之這份地圖實在是沒什麽可鄙視的。

但是,朱魑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不懂歷史的玩家的心態,那就是管你以前叫神馬,現在那個地方它就叫土雞!你居然讓我(的角色)到土雞去混?這種驕傲的心態是比較讓人頭疼的,這個IP改編成手遊在國內一定會出現朱魑所遇到的問題。

這也是IP改編遊戲的局限性,不過《羅馬之敵》IP的主打目標是歐美,從探討IP的建立那天開始目標就定在海外,所以局限性只限於國內,在海外沒有這個問題。

這從版本策略也能看出來,海外只發VR,國內的VR土壤和用戶都比海外差不少,強求不得,所以國內是手遊和VR一起走。

不是海外的手機用戶不香,而是楚垣夕定計劃的時候已經有錢了,錢是英雄膽,那個時候是他特別膽壯的時間,他要的是直接打造出殺手級應用,然後把用戶都吸到VR端來,成為自己的一級用戶,賣VR設備,運營應用商店。靠手機遊戲賺快錢並不是目標。

做手機遊戲賺再多的錢,那也是二級用戶,而設備是一級用戶入口。蘋果之所以市場占有率逐年走低但是生命力依舊旺盛,正是因為設備是人家自己的,一級入口掌握在手裏,服務收入可以保證。今年一季度蘋果手機銷量下滑了6.7%,服務收入漲了16.6%。

這個收入也打爆了所有做預測的金融機構,其中來自國朝的收入占據統治地位。要不然蘋果手機為什麽頻頻和降價掛鉤呢?和淩湯圓的賣燈油送燈是一個道理。

谷歌那麽強勢,比用戶吊打蘋果,一到收入就被蘋果吊打,也是因為自己硬的一面不夠給力,導致服務收入總是差強人意。

所以國內手遊才被定義為試驗田。試驗田選地圖也是有講究的,東羅馬帝國的故土以及兩河流域當然是非常有講究的地方。

楚垣夕也不想跟她論證巴人集團出海的契機和走向世界的雄心雲雲,以朱魑的腦袋瓜子楚垣夕怕她理解不了,再說這個遊戲本身足夠優質才是正解。

那足夠優質嗎?只聽他說:“你不懂,這裏有玩法。咱們出品的遊戲肯定是把文化、內涵和玩法結合起來的,這才有韻味,對不對?融我賣個關子,你很快就會感受到這個遊戲的魅力了!”

說完繼續他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