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死都不能笑(第3/3頁)

一個簡單的現象,那些手機線下渠道為什麽能賣性價比很低的機型?乃至於同樣的機型賣出比網上更高的價格?因為用戶能找到、知道出了問題到哪去找,心裏就踏實,這是純線上無法提供的安全感帶來的溢價。然而實際上需要售後的時候是同樣的折磨。

這回輪到武威皺眉頭,因為楚垣夕的答案實在是太充分了,像是提前準備過的樣子,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前置倉之所以不靈,主要就是配送造成的人力成本,楚垣夕的答案等於是直接否掉了前置倉,他並購的根本就不是前置倉生鮮,盈虧平衡自然要往上走,但配送提升的是效率,砍掉配送效率往下走。

不對!武威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踏進了楚垣夕講話的套路,思路正在跟著楚垣夕給出的方向去推演。她立刻停止思考,直覺和經驗告訴自己,順著別人的思路思考,想的越多錯的越多。

作為一個成功的CFO,談判能力是必然要有的,因為CFO主要工作是協助董事長募資,和投資者談判,協助CEO搞並購,和標的企業談判,談判是必須會談判的,不會談判的CFO只能算是菜雞。

因此武威立刻跳出剛剛產生的思維邏輯,然後馬上清晰的意識到,剛才想的事情大方向不對,那是對方原則上接受了並購之後,談價錢的時候才應該聊的事情。

因此這個時候糾結於細節幹什麽呢?楚垣夕又不是袁苜那麽菜的菜雞,他為什麽還沒接受並購就開始談論自己的核心優勢?

雖然是和楚垣夕第一次見面,但是對方的公開事跡可是一點都不少,絕對是個談判高手無疑。這從巴人遊戲的交集價格上就能反映出來,本來自己這邊給出的底線就是350億,轉過年來再看,當然是出低了,但那個時候已經不能更高,結果楚垣夕一筆就出到340億上,幾乎命中底線,然後快速促成交易,顯示出比較準確的判斷能力,以及極高的效率。

作為曾經的交易對手方,而且是最終批錢的人,武威隔空給楚垣夕的效率點過贊。

那他現在為什麽要說這些?如果我是他,我需要什麽的時候才會說這些?武威快速的想了想,發現一團亂麻,理不清頭緒,主要是對方說的都特別有道理,給人以啟發,讓人不自覺的就想深究,因為似乎能夠獲得點什麽。到了武威這個位置上,想要通過幾句話獲得點什麽實在太罕見了!

那就先聊點別的吧!

這一瞬間武威居然感到自己有點煩躁,通常她只有處於焦慮中才會煩躁。這是一種類似於直覺的信號,預示著不順利的程度超出預期,而責任又比較重。

她有點不想聊下去了。

本次出使小康生活的任務是談並購,武威之所以願意在開牌之前多扯一會閑篇,一是因為總要走個過場,越重要的談判越謹慎;二是此前沒接觸過楚垣夕,需要摸一摸他的套路;三也含著交換一下意見的意思,如果對方拒絕或者排斥,是另一種策略,如果不排斥,就必然要聽取對方的價碼。

能反映價碼的,自然是對現狀和未來的解讀,以及雙方的底線。

但武威現在是既沒摸清楚垣夕的底細,又沒試探出楚垣夕對交易的意願。她作為阿裏人,經驗何等豐富,參與過多少重要會面,當然知道別人面對阿裏的收購意向時,也有可能持有假談真拖的態度。其中的麻筋在於,必然破裂的會面反而無所謂,有些會面是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的,如果因為會面過程中的不謹慎而破裂,那就太糟糕了。

就好比國朝著名泳壇王者的聽證會一樣,一審已經勝訴了,二審可能勝訴可能敗訴,事先必須準備充分,過程中要拿捏好分寸,才能確保拿到有利的結果。最終因為己方不謹慎而敗訴,那不是非常糟糕的結果嗎?

這就是她焦慮的原因,需要極力避免這種人為的糟糕,但又摸不到頭緒。

她決定進行最後一番試探,雖然整個會面從開始到現在其實還沒有多久。想到這裏武威問道:“楚總,你知道黃團的小象生鮮吧?你把前置倉改成提貨點這個點子不錯,你覺得小象生鮮要是也砍掉配送,和你的計劃相比,怎麽樣?”

楚垣夕心說小象都涼了好不好?你把小康生鮮跟小象比,存的是什麽心呐?

“咳咳,小象怎麽可能砍配送呢?”袁苜終於找到了插嘴的空間,“黃團的產業不做配送還不讓人笑死啊?”

“呃……還是有可能的吧?”楚垣夕倒是覺得這個命題很有意思,“從獨立運營的角度,當然是先活下去,顯示出活力更重要,小象當初要是砍掉配送也不至於快速關店。”

老樊也來了興趣,加入話題:“但是砍掉配送的小象,不就成了普通的生鮮門店了嗎?無非裝修好一點,面積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