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死都不能笑(第2/3頁)

因此除非有危及企業的理由,否則不太可能做這種敗壞自己聲譽的事情,不然就算把小康搞死,自身的企業服務也就沒法搞了。阿裏出個總裁夫人撕小三都能上升到企業誠信和對商家是否公平的高度。

更何況小康入侵的是本地生活領域,阿裏激動得連名字都取好了,叫本地生活社交。企鵝某種情緒之下可能還會樂見其成也未可知,就像當年百度認為頭條系崛起殺的是企鵝一樣,樂見其成。實際情況也確實是打了企鵝,只不過暴打企鵝之前先順手打了一下其他人。

所以楚垣夕制定戰略的時候從來沒有按照跟企鵝或者阿裏打仗的模式去制定,能跟AT打仗的最少也得是黃團和頭條系,得有個五千億的規模,小康現在的身板怎麽打的起?要擺堂堂之陣最早也得等明年下半年。

用兩年半的時間,從無到有正面站在巨頭面前,達到和頭條系、黃團、拼多多平行的位置,袁苜就算知道楚垣夕的計劃最少有七成以上的成功可能仍然感到不可思議,有時心潮澎湃,有時戰戰兢兢。

總之,小康需要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價值,這是在搶生命線。那麽怎麽能夠迅速?是像楚垣夕對武威說的這樣嗎?這番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拔苗助長式的增加用戶密度。

表面上看是的,也是以阿裏的人才和底蘊可以自行分析出來的結論,然而內裏的核心在於通過“轉化”,推動線上內容的滲透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加速。

“社交”這個詞,在不同的人耳朵裏,能聽出不同的意思來。袁苜靜靜的等著,果然,楚垣夕說到這裏就不說了,沒有多做解釋,讓對方自己去腦補。

阿裏的人腦補“社交”會腦補出什麽來?砍一刀啊!要不是必須借微信傳播,對阿裏來說走不通,聚劃算怎麽可能不去砍一刀?

然而社交的價值顯然不只是拉新,真正的社交是形成新的社交場景和社交需求。只砍一刀,其實是忽視了真正的社交價值。

按楚垣夕的講解,可以解釋為做拉新和留存是對社交價值的一次性利用,而真正的社交價值是多次重復利用,乃至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獲得永久利用的權力。

微信和QQ解決的是最基本的社交需求,人與人之間連接的需求,靠的是體驗、用戶習慣而不是內容。新的社交,在微信鐵幕之下成長,怎麽能從一次性利用過渡到永久?只能靠內容。

小康的打法,從設計內容的時候就是對準價格敏感型用戶去的,是楚垣夕出方針薛建華進行細化,加班加點搞出來的。所以生鮮前置倉的用戶正好在小康線上內容覆蓋的框架之內,兩者走的都是補貼用戶的投毒方式,楚垣夕才願意並過來,正好一塊解毒。

想到這裏袁苜忍住笑,如果阿裏大佬聽走楚垣夕的1.0版本之後如獲至寶,然後如數傳授給河馬,可能又要積累經驗了。不是這麽做不能成,理論上當然可以,但是這個社交細分領域只能有一個成功者……

楚垣夕就是這麽厚道,在自己還沒成功的時候這麽熱心的分享“成功”經驗給別人聽!

當然這種事情袁苜憋在心裏就行了,死都不可能笑出來。

她跟在楚垣夕身邊也一年有余,因此早就開始學習楚垣夕的好習慣——察言觀色。在她的觀察中,武威面如平湖,對這個答案不置可否,而老樊眉頭緊皺,似乎在高速的思索,也可能是啥都沒想明白,就跟她自己當初一樣。

只聽老樊問:“但是你怎麽能夠做到不虧或者小虧呢?這個目標不是你動動嘴,想當然就能達到的。”

“樊總,我當然知道前置倉的商業邏輯不那麽好,履約成本高。小康一直都沒幹配送您應該知道吧?”

“我知道啊。”

“所以我的打算是前置倉統統改成提貨點,配送都砍掉。”

楚垣夕說的是降低履約成本的事情,翻譯成人話,叫戰略性裁員。通常企業所謂戰略性裁員的時候都是迫不得已裁員,不裁員企業支撐不下去,而楚垣夕這個是真正的為了實施戰略,只不過這個事情不由小康來實施,完成並購交割之前需要前置倉創企們自己搞定。

當然,也不見得一定是裁員,因為改成提貨點之後也是需要店員的,肯定優先從原有人員中轉崗。只不過一番動蕩是肯定難以避免的,兩者的工作模式和時間也不一樣。

這個決策對於那些企業的員工可能並不公平,但是世上本來也沒有絕對公平的事情。實際上取消配送正好培養用戶們到店的習慣,對於小康發展小區社交是一個必要的步驟。雖然這些提貨點肯定無法營造出小康便利店獨特的環境,但是有一個點位紮在社區,同樣可以加深用戶對於小康品牌的認可,增加歸屬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