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表面完美(第4/4頁)

因此,當張銘把2020年國內的戰略目標定位為在線教育的時候,整條賽道頓時噤若寒蟬。頭條系沒有教育基因,怎麽辦?當然是拿出祖傳的洛陽鏟咯!友商們萬萬沒想到最後鉆出來的掘墓人居然是張銘。

包括有道在內,很多在線教育玩家都不得不面臨突如其來的減員。對此,張銘表示:我不焦慮。教育公司都在頭條系投過廣告,幫助我們頭條系在教育數據層面獲得了深刻的認知。

這就可以想象那些投資人聽說張銘要打造一個教育王國,並且接連上線了瓜瓜龍品牌的教育產品時的表情了。

同樣的,雲賽道上現在也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所謂雲計算第一股的U客德IPO之後市值沖上過500億,最近青雲也在沖刺IPO,目測要爭一下第一股的名頭。U客德的業務其實比較老,而青雲更像一家真正意義上雲計算的服務商,而不是主做數據中心的提供者。

之所以想到了雲賽道,是因為小康如果把區塊雲這一條線單獨拎出來成立公司,作為SaaS服務提供給小康母公司的話,其實也是可以上市的。

因此值得和已上市或者擬上市的企業比一比。不過楚垣夕翻了翻財報,又感到一陣爽然若失,前者是個年利潤兩千萬的企業,後者還在虧損,看營收一年才3個億,比什麽勁呢……

這不是自大,而是,小康的整套運營邏輯決定了要麽偷偷的溜上雲端,成為DAU上億的國民級企業,要麽折戟沉沙死於現金流無法實現正循環,不會有第三種可能。

後者沒必要比,前者也沒必要比。

實際上本次小康創業的過程,只看雲,肯定遠遠好於原世界中,因為原世界裏雖然對區塊鏈投入了研發和測試,但數據始終都沒有正式上鏈。不是不能上,而是沒來得及上。

而且原世界中的小康,根本就沒有部署自己的數據中心,因為沒必要。原世界中到2018年還沒有上5G,處於4G的尾聲,而且技術上還不是走區塊鏈的,因此收集用戶閑置算力這件事情並不高效,用來活躍用戶使用小康線上內容的效果居多。

這種狀態別說賺錢,能做到盈虧平衡就不錯了,給用戶單位算力折合的價錢太少就沒動力,還得補貼一些資金進去才行。要不然原世界的小康為什麽對資金極度饑渴呢?有充沛的現金流才能等到5G上馬,才能完善技術提高效率。

其實現在也沒有完全起效,真正起效的是5G大行其道之後,大量的企業需要上雲,對雲資源的需求暴增,那個時候小康收集算力然後倒賣給需求方才高效,現在只能自用為主。

因此原世界的小康更像一個正常的企業級雲用戶,而不是雲玩家,需要做的是和其它雲用戶一樣向雲服務提供商購買資源,而不是自己造輪子。

需要用到什麽服務的時候全都自己造輪子是非常笨的,造不如買在商業本身而言是性價比最高的選項,前提是找到好的賣家,買對買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