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表面完美(第2/4頁)

而銀聯雲閃付之所以不被用戶習慣,沒有做錢包功能是個巨大的軟肋,或者說沒有為了讓用戶擁有自己的錢包余額而付出成本。可惜的是只是單純的給用戶讓利是沒有止境的,也根本無法修正用戶的習慣,因為用戶的錢在微信和支付寶的錢包余額裏呢,為啥要用雲閃付,花銀行卡裏的錢?

黃團也不想付出這個成本,但是黃團做移動支付就比較討巧,更容易被用戶接受,那就是學花唄做透支。

花唄的透支不是透支信用卡,而是透支自己的移動錢包,形成良好的用戶體驗。黃團領悟了其中的精髓,於是照方抓藥,憑借自身強大的平台能力和用戶規模,倒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對市場來說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否則花唄也不會進化出比如寶唄青年一類的產品,繼續提升用戶體驗,微信看似在移動支付的普及率上與支付寶並駕齊驅,但實際上在產品力上始終遠遠落在支付寶的後面。

但這不是小康敢走的路,楚垣夕慫的很,他知道小康的斤兩。黃團可以給用戶透支是因為黃團幹了那麽多年了積攢下大量寶貴的用戶數據,能夠形成用戶史,在這種基礎上做做風控,風險可控。

小康膽敢東施效顰?立馬被羊毛黨教做人。

這就是底蘊的價值,黃團的底蘊遠遠高於小康,所以能夠采用這種更高效的方式,小康作為新晉玩家必須腳踏實地。

如果楚垣夕傻乎乎的看黃團幹的不錯就抄作業,很快就會明白什麽叫做“選擇大於努力”。做這種決策,是CEO的價值。

其實最近楚垣夕可以給自己點贊的地方還有不少,比如說B輪融資做的堅決且及時,排除了所有阻撓,一天都不等,拋掉了所有不堅決的投資者,用最快的速度把能收的錢收了上來。

之所以要點贊,是因為最近對於創業者來說,時間不是朋友。翻譯成人話就是越來越難從投資者那裏忽悠到錢了。當時可能還有投資人覺得楚垣夕蠢,把融資周期拉長一點點,可能還能再收一點錢。

但到了現在可就不是這樣了,現在小康的中小投資人中有些已經陷入焦慮,特別是B輪才進來的那些。不是小康幹的不好,實際上就市場表現來說好於預期,小康上線的新功中驚喜一個接著一個。然而沒有一個不吃錢的,賬上的錢嘩嘩的往外撒,看得他們心驚肉跳。

這還是楚垣夕克制了撒幣拉新的情況下。

以至於有些投資者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要是當時楚垣夕催的稍微慢一點,比如說用一個半月的時間走完B輪融資的流程,說不定他們就保守了。

對此,小康上下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其實楚垣夕看到這種調調反而是後怕的,他很怕拿不到其他投資者這10個億。那10億重要嗎?說不重要的肯定是不理解楚垣夕的心情,他肯定不想進行一輪巴人集團獨投的40億融資。

但是如果當時沒有當機立斷,真有獨投的風險,那樣倒不是臉上不好看,而是對朱魑、聲叔他們不好解釋——另外10億投資起到的是背書的作用,你們看,有這麽多專業的投資者認可小康的估值,跟進10個億,這數目可不少呢,換成別家也就能融這麽多。

這就說明小康確實值這個價,而不是老夫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確定了小康的價格。這種情況下巴人領投30億沒什麽大毛病,不管錢多錢少好歹價錢是合理的。

獨投,雖然楚垣夕無論從情分還是法理上都可以操作,但是不完美,小康的崛起過程不完美。

完美看似是一種精神追求,是楚垣夕在矯情,其實不然,這是為了未來沒毛病。巴人和小康都不應該是一個生命只有幾年的企業,至少得活個三十年,到楚垣夕退休不能出差錯。然而,有多少企業,就是因為在初生期不講究,一些看似合法、可行的操作為未來埋下了隱患,等到十幾二十年後爆發?翻舊賬這種事情只要當事人有一個還活著就不晚。

譬如說國朝著名的罐裝飲料企業某露,作為國民品牌可謂樹大根深,原本是有機會問鼎中原的。但是近年來受制於早年一份品牌使用備忘錄,和汕頭方打起曠日持久的品牌官司,一邊是不斷敗訴伴隨業績下滑,一邊把公司創始人和董事長告上法庭,索賠一個多億。

然而,當初的備忘錄,簽署的時候可是完全合理合法而且合情的。那是上個世紀集團打包上市之後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也為了剝離不良資產而簽署的分治協議。世紀之初的時候,既避免了汕頭方拖累上市公司業績,也避免了汕頭方從子公司變為獨立法人企業之後衣食無著。其程度,比起楚垣夕奶楊健綱來也就是差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