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商務強者加入團隊(第3/4頁)

說完,她又轉為擔心,“不過,另外三家裏邊,可是有黃團和哈嘍,他們要是看出好來,跟咱們學可怎麽辦啊?他們用戶數量那麽多,又都是搞本地生活的,商家資源也很豐富。”

“所以小康需要在一年之內發展起來啊。”楚垣夕倒是對辛西婭能夠快速抓住問題的尖銳點並不感到意外,“一個體驗說的過去的AI產品並不是那麽容易開發出來的,至少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別人要山寨這個功能,開發半年調優半年,我們有一年的時間。這一年裏我們就跟唐僧肉一樣,其它各個方面都值得別人山寨,不是就這一個點,所以沒什麽可擔心的。”

辛西婭忽然感覺有點不妙,心裏冒出一個大大的“擦”,心說這賭性也太大了……

只聽楚垣夕說:“僅就AI團長而言其實我們是有一點優勢的,不那麽容易被人山寨,因為我們的路徑數據比別家精準。

城市寶藏項目裏,用戶拿健康幣是靠貢獻算力,我們可以做調整,騎行的時候貢獻出算力的機會大,更容易挖到礦,這樣就能鼓勵騎行,而不是簡單的打開城市寶藏功能。

越準確的路徑數據,AI團長推薦商品優惠券的體驗越好,形成良性循環,這是我們的先發優勢。您看咱們小康單車為啥要配個又大又深的車筐?還不就是為了裝東西方便啊?不然車筐學黃團和哈羅不就完了?”

“這樣會不會造成某些用戶為了挖礦而故意胡亂騎車啊?這樣走出來的軌跡會不會反而不準?”

“姐,你知道大數據為什麽叫大數據嗎?”楚垣夕不由得想起那句名言——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就是統計數據。“所謂大數據就是樣本足夠多了之後就暗合天道,胡亂騎車多騎幾次也會騎出規律,不需要擔心。”

相比於比較清晰的健康幣邏輯,辛西婭大嬸對移動支付的認識就不那麽清楚了。可能是因為移動支付早就深入人心,所謂備周則易怠,常見則不疑,反而是知道它有價值,但並不是真的知道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考慮到袁苜他們也未必懂,楚垣夕幹脆把連薛建華在內的高管都拉過來,一是介紹辛西婭給他們認識,以後就是一個團隊了,二是重新闡明某些移動支付相關的要點。

“首先,移動支付的數據有基本價值。你撿它各種價值裏最低的、通用性最大的來衡量,誰能告訴我是哪種價值?”

“通用性最大,就是有人願意買的唄。”薛建華以刁鉆的思路來解題,然後擡頭:“是什麽價值啊?”

“啊!我知道了!”管財務的袁苜被這麽一提醒立刻想起一筆小康的大額支出,頓時興高采烈:“風控數據!對不對對不對?”

這套數據之前小康也向其它公司買過。

“完全正確。風控是剛需,差不多的公司都要買,而且價值根據數據量能算出來。”楚垣夕心說可以啊,果然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連袁苜的腦袋瓜子都能被激發出智慧的火花。

劉璐試探著問:“另外還可以開展助貸業務?”

所謂助貸業務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和商業銀行之類的金融機構合作,用自己的數據對用戶進行篩選,風險評估之後把優質的推薦給金融機構去放貸,互金公司收取“合理的”介紹費。這個買賣看著很LOW,像是洗韭菜,但是所有互聯網大公司包括但不限於BAT都在搶著做。為什麽他們能做別人不能?因為手裏有數據啊。

小康的移動支付搞起來,順手開展互金業務不是分分鐘的事?相對而言助貸算是互金裏邊比較幹凈的,純看互金公司的數據水平。

楚垣夕不置可否,接著說:“但是移動支付的數據一般都是作為底層資產存在,是基石級的。像企鵝,阿裏肯定不會賣自己的底層資產。你平常想買,高質量的數據根本買不到。所以……”

說到這裏楚垣夕話鋒一轉,變得意氣風發,“你看咱們開發城市寶藏、遊聯網、健康幣等等一系列功能,成本支出很大,但是春天種下種子秋天就能收獲數據啊。攤薄一下成本,甚至不考慮後面更高端的商業模式,就這些,靠數據價值也能把錢賺回來。”

袁苜撇嘴,“喂喂,你不要忘了推移動支付也要付出成本,非常貴。”她最近看到小康的支出就皺眉,雖然融到了錢,但是這個支出也是嘩嘩的,感覺四十億不見得夠用,似乎楚垣夕已經可以開始籌劃下一輪融資了,而不是等到年底。

“哎呀,你只需要花一點點推廣成本就能夠實現移動支付落地,這說明什麽呢?說明咱們之前研發和運營的價值高啊。”

“哎呀,可惜我沒閨女。”辛西婭大嬸忽然哈哈哈哈笑了起來,完全沒有上歲數的人應有的矜持:“我兒子要是能像楚垣夕這麽優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