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新零售之戰,你沒見過的船新版本(第3/4頁)

所以他們應該也能冷靜冷靜了吧?同樣的,徐欣看到財報之後當然也會形成合理的判斷,否則不會說出“焦慮”這個詞。沒辦法,河馬的侯總是什麽份量?宣判前置倉死刑了,滿倉前置倉的人沒法不焦慮。

而徐欣,看到這行字的時候差點一口血噴出來,什麽叫“處理”?您當買尾貨呢?這都是多少年心血澆灌的創企啊!啊——

但是楚垣夕這話倒是給她提了個醒,這個醒叫“早做準備”。做投資的有鐵頭,但也有靈活的,當一個夢境讓人沉浸的時候頭就鐵,夢醒了自然會變靈活。

因此徐欣知道現在不是自我感動的時間,她也回憶著當初融資之前跟楚垣夕短暫的一番交談。那時候楚垣夕認可前置倉是“敵人”,但成為敵人的前提條件是前置倉得到小康線上內容和全套打法,否則雖然沒明說,反正楚垣夕肯定是不看好前置倉的盈利前景。

當時沒細想,現在重新回憶,那不就是說,前置倉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盈利模式也不咋地,唯有通過建立真正的社交和支付,產生社交價值、支付價值,才能賺錢嗎?相當於是東邊日出西邊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但徐欣此刻是清醒的,做生鮮的前置倉創業者們已經沒這個機會了,一盤散沙倒不至於,但是力量太分散,遠不如小康只有老哥一個,雖然體量仍然小,但是凝聚力和爆發力都足夠強。

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前置倉們讓給小康反而是個不錯的選項,能夠勉強達到1+0.1>1.1的效果。

因此徐欣也就想通了,直接問:“如果讓你並購他們,你準備出多少錢?”

“什麽什麽?還要我出並購的錢?”楚垣夕沒發任何表情,但徐欣感覺能夠透過微信看到他惺惺作態的樣子。

只見楚垣夕接著寫:“徐姐,說心裏話,生鮮電商有個一兩家就足夠了,太多了真沒什麽價值。我肯定不會並購他們股份,區域合適的,我直接買用戶,誰願意處理誰給我倒用戶。”

擦!原來他還真的是想讓我處理啊!徐欣心說那我還不如趕緊轉手把股份賣掉算了呢!相信頭部的那兩家生鮮電商,也就是過去的敵軍,還是有興趣的。

不過最近她的錢荒已經快要緩解了,無它,有關部門的新政策,倒掛鎖定期就要在3月底4月初開始執行。到時候很多股票都可以賣掉,比如連著十幾個漲停板的良品鋪子,價位真是極具誘惑力。

所以也不著急“處理”。

她的話鋒一轉:“小楚,說起來,你願意接手處理貨,這不像你啊。”

“還不是您這條消息太震撼了,河馬mini讓我感覺時不我待啊?能買點精準用戶節約一下時間也好,小康的戰略優勢期只有今年五月到明年五月,一年。”

從這條消息中可以讀出河馬要做兩件事,第一統一把前置倉模型升級為大店模型,第二用它攻擊社區。原本小康還能自詡為唯一的社區新零售玩家,視社區團購們為渣渣和今後統合的對象,現在哪還有心情自詡呢?說不定一眨眼的時間,各大商超都開始加強社區小店的布局了……

徐欣不得不虛心求教:“何出此言?我的意思是小康哪來的戰略優勢期?還有還有,你要是早就把河馬當成假想敵了,怎麽從來沒見你提過啊?”

楚垣夕心說這還用問嗎?小康把724當敵人,把美多當敵人,這都沒啥問題,並不是太威武而打不倒的敵人。要是一上來就宣稱我們的敵人是河馬,那不把公司裏的人都嚇死啊?反正投資人先嚇死了。

一度,創投圈講究投資和創業要性感,楚垣夕也喜歡性感,但他理解中的性感和投資者不一樣,戰勝強敵才性感,和河馬開戰最性感。只是這份性感得憋住,所以724搞小動作,美多搞小動作,楚垣夕都是一笑而過,並沒太當回事。可能人家“終於”正視小康的威脅了吧,但小康並沒把這些注定很快就要甩掉的對象當對手,那就更加構不成目標感。

只有河馬,自帶流量,同時也是一個領悟了新零售精髓和本質的商家,關鍵是足夠強,這才是目標。

只見徐欣接著問:“而且,盒馬更側重於體驗性商品,更側重於半成品,跟便利店不能算直接競爭對手吧?”

“不,未來的競爭不是對貨的競爭,而是對人的,河馬和小康必然發生的是對用戶的競爭,您明白嗎?跟724跟美多,我們只是拼產品,跟河馬我們肯定會拼到用戶層面,這是新零售的戰鬥,您以前沒見過。”

楚垣夕所謂的新零售不是靠開團降價拉客的新零售,而是提升效率,效率才是新零售的本質。

傳統零售是客人不知道店裏有沒有自己要的,先去了再說,店也不知道某個潛在客戶要買什麽,先進一批貨擺著,然後隨緣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