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創業者100%不這麽想(第3/3頁)

你別翻白眼,你聽我說,那些前置倉納入小康的線上體系之後豈不是比門店成本低,而且數量多?我這資源挺多的,你不認真考慮一下?”

楚垣夕收起白眼血跡界限,但是忍不住吐糟欲,“徐姐,照你這麽說我應該找瑞幸戰略合作。瑞幸占據商業樓宇為主,我占據社區為主,我們倆優勢互補啊,線上內容一塊套用小康的框架之後豈不是無敵了?”

徐欣一時間竟然分辨不出楚垣夕說的是真心話還是埋汰她?

只聽楚垣夕說;“您是做投資的,但是現在您有點克制不住要跨過邊界了。我可以保證您的思路是錯的,創業者絕對不會這麽想,100%。”

其實徐欣有一件事並沒有想錯,那就是如果小康的線上戰略全盤暴露出去,進行完全的展示,那麽無論生鮮前置倉還是瑞幸都有可能成為敵人,他們確實是具備學習小康的潛能。

但是這又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真的100%公示了,724學的可比他們快,快多了,飛一樣的速度就學走啦!

徐欣下面有點心不在焉,思維陷入牛角尖。不過甘新買菜的投資還得做,而且比較好做,無非就是估值和融資額的問題。

這家toB的生鮮她是非常有興趣參與的,因為雖然是否穩賺不一定,但是不賠是可以肯定的,有小康龐大的需求量在那裏擺著,想賠需要一定的財務功底。

而估值和融資額其實有個很好的對照物,那就是同樣植根於鵬城的望佳歡。黃團現在正在商討望佳歡的B輪融資,融資額大致在6個億左右。望佳歡雖然主營業務廣泛,但是生鮮配送是其中比重最大的,體量比甘新買菜大,仍然具備可比性。

因此四個人很快敲定了甘新買菜A輪估值7個億,融1.5億的大框架,分歧只在於當初楚垣夕給兩人定的三級激勵,到底算是完成了多少的問題。甘新買菜經過兩人的著力發展,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擁有上千員工,而且井井有條,徐欣還特地考了考楊亨和魯茵的管理,發現確實是合格的,就沖這個規模和管理也配得上7個億的估值。

但是孵化的時候,甘新買菜的結構是1億總股本,巴人占一半,同時還存在4000萬的激勵,三個激勵都拿到,兩人各自得到2000萬。這部分激勵相當於給兩人準備好的,但是同樣因為只有三個月,時間太短,現在顯然還沒完成呢。

這涉及到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錙銖必較的細節問題,而且丁是丁卯是卯,給予孵化創業自由融資的便利不代表要白送創業者股份,因此雙方你來我往。

最終,還是徐欣一錘定音,激勵不算完成,也不算失敗,而是重新厘定條件,滾存成為一輪新的激勵就是。

這一套又一套的讓葉萍有點跟不上步調,勉強跟完了全部流程。楚垣夕也沒留徐欣他們吃午飯,等人走後趕緊給葉萍補課,這時候補課效果最好。

只聽葉萍抱怨起來:“老楚,你讓我旁聽的到底是什麽呀?到底是融資、企業發展、信息披露還是管理啊?你們怎麽什麽都聊啊?我腦子都崩了你知道麽?”

“我們剛才,這才哪到哪啊?明明都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吧?”楚垣夕不由得失笑,對葉萍說:“看來你的短板還很多,你可得好好學習一下。我跟你說,鵬城有個迪威訊,上市公司,他們季總一人兼著董事長、董秘、CEO、CFO四個職務都沒問題,你這光聽聽就崩了,說明你提升自我的速度有點不趕趟,得給自己價碼。”

葉萍竭盡全力才把一口大糟憋住,心說這人我可知道,我現在做的可是董秘培訓的預習!誰說這人沒問題啊?他被管理層發函“監管問責”多少回了啊?啊——

楚垣夕之所以沒留徐欣他們吃午飯,因為他午餐約了杜恤。杜恤在原世界小康雖然主要負責地推,但是其實是個全才,年齡的經驗在那擺著,什麽事情接手都能做。

所以這回無論安排他帶客服還是地面安全團隊杜恤一樣都能帶的好,要不是身體有恙楚垣夕早就委以重任了。

經過一年多的保養,杜恤現在恢復的也算可以,楚垣夕這回約他是為了給他更重要的任務,也就是品質生活的重任。

品質生活是個大工程,第一步代工和品控其實比較簡單,上邊承接小康的食品專家,下面對接OEM,需要掌舵的人擁有一定運營能力而不是什麽技術,技術的部分交給專家解決。

所以杜恤完全能幹的好。但是下一步自己建廠,就得勞煩他受累了,自己建廠的事情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