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企業家的深入思考(第3/4頁)

所以,既然兒子能丟手機都不能丟的人都出現了,頭顯為什麽不能成為重要的設備呢?

就以巴人下一個重點產品《羅馬之敵》而論,這個產品是要瞄準VR發力的,但是這顆星球上至今都沒有一個影響力類似於谷歌商店和蘋果商店的具有公信力的VR商店,也沒有類似於華為和蘋果的強勢設備品牌,質量上乘體驗上佳,讓人放心買買買。

那麽就算做出一款牛逼的VR遊戲,玩家怎麽玩呢?相當於在2010年前開發蘋果手機上的遊戲,IOS系統是存在的,智能手機也是在賣的,但商店裏的應用沒幾款,用戶也不多,做手機遊戲月流水達到百萬都是奢望。

但反過來說這也是機會和風險並存,因為巴人集團可以通過大制作的遊戲和自產的頭顯設備聚集用戶,打造獨立的平台。

楚垣夕設想了一下自己在公司內提出這個動議的情景,肯定有人會表示出疑問:VR遊戲,不是一個頭盔殼裏塞進去自己的手機就行了嗎?甚至弄個硬紙殼的頭盔都可以,這種還需要自己做?

然而楚垣夕要的肯定不是紙殼頭盔,而是集成了芯片、存儲和顯示屏的“設備”,是能完美適配《羅馬之敵》進行遊戲操作的設備。

設備是什麽?設備就是用戶的第一入口啊!也是遙控用戶的第一個繭房。像蘋果這種獨占的設備,用戶根本沒處躲,只能在蘋果劃下的圈圈裏打轉。這也是蘋果官方誓要消滅越獄的原因。

安卓設備稍好,用戶可以安裝不同的應用商店,但初裝的應用也是決定性的。國內小米、藍綠等等大渠道都是這麽來的,這就是機會。

這個機會對楚垣夕這種大心臟非常具有誘惑力。他曾經想要造車,原因就在於車還是混戰狀態,並沒有安卓、IOS這種霸占賽道的系統,誰能開發出適合5G時代的車載系統,誰就有可能成為車圈的蘋果。當然也可能成為車圈的諾基亞,但是那也不能怪別人不是?

而頭顯設備其實也存在類似的機會,雖然系統上基本還是以安卓為主,但是並沒有一座谷歌商店橫亙在賽道玩家們的面前。做頭顯如果能夠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成為棋手,但經營起一個活躍的頭戴設備應用商店卻完全可能,類似於小米商店、華為應用市場。

這個投入產出比就極為可觀了,溢價非常之高,邊際價值非常之大,不但能夠讓《羅馬之敵》VR版本和更多玩家見面,而且可以吸納其它VR內容研發者加入。到時候就算不思進取,學蘋果商店坐地分贓拿提成也是很好的嘛,如果運營得體,還可以向企鵝應用寶看齊。

企鵝的應用寶走的和蘋果吃內購完全不是一個路數,而是通過本方平台的價值拿到對方應用或者遊戲的代理權。有了代理權,不但能在自己的平台上賺錢,還可以拿到別的渠道上去合作,甚至可以當成談判的籌碼,豈不是美滋滋?這個模式比蘋果商店單純做平台更先進。

而風險在預算合理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控制,只要風險預期遠遠小於獲利預期就可以。

只是讓楚垣夕必須仔細撥算盤的地方在於,這是一門完全不同的生意,回報方式和周期都和以前做過的所有生意不一樣。

在楚垣夕的理解中,頭顯生意完全類似於手機。但國內手機品牌一度如雨後的狗尿苔一樣冒頭是因為外部環境提供了完善的支撐,使得大量廠商在智能機時代只要扮演好方案整合商的懼色就行了,然後在攝像頭和PS能力上發力,在外觀上發力,在銷售和渠道等等方面發力。

這就使得早期入場者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積累是完全不存在先發優勢可言的,別人可以通過更強大的銷售快速追擊,並且摧毀先行者構築的脆弱的壁壘,最終大家拼的還是營銷,先行培育市場的往往成為前浪。

頭顯的未來絕對是和手機類似的,而智能機在國內的蔓延史已經十分清晰了,除了華為大夥其實都差不多。就算是華為,把技術積累轉化到實戰裏邊之前,榮耀品牌也是跟在小米身後不斷致敬的,直到內功練成了才把友商們統統撇開。

這種例子在國朝商業史中簡直不勝枚舉。不說別人,三電一獸把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培育好了,這不是連楚垣夕自己都在動員創業者進場吃肉了嗎?

而巴人並沒有任何技術積累,也沒有靠譜的行業從業者,現在開始積累不大來得及的樣子。反過來,拼銷售,更不可能是國內地獄級銷售競爭中活下來的前輩們的對手。

因此巴人一旦選擇自己做頭顯設備,實際情形更可能是選擇一個阻力最小的方向。楚垣夕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選擇是VR版的主機,像任天堂和索尼一樣,靠著自己獨門的遊戲,獨占IP捆綁設備進行銷售,用IP建立軟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