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準備出征(第3/3頁)

那些電子煙動輒上百塊乃至幾百塊,就算月薪有一萬,也不是可以隨壞隨扔不心疼的小玩意。但小品牌清完庫存就跑路都是有可能的,質量根本沒眼看,更不用說售後服務了,壞一個,基本上就意味著一個乃至多個小康的用戶AFK。

為什麽是多個?這是小康的優勢也是小康的劣勢,楚垣夕要營造的是標簽社交的氛圍,用戶群體的特征是“附近的人”,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口碑傳播可以正面傳,也可以負面傳。

第四也是最後一個拜訪者則是電子煙品牌中的頭部,而且和楚垣夕還有一定的緣分。

因為,這位創業大叔名叫馬悅寧,原本也是做自媒體的,而且是國內相當成功的自媒體,劍走偏鋒主打星座,然後做條漫、做內容、做IP,建立了內容更新叠代的可持續性。

此外他還做了自己的APP,一款約炮軟件。無論國內國外做社交,當然是帶有約炮屬性的容易成功,像湯不熱這樣的視頻賽道種子選手,不做社交簡直就是自絕於成功之路。

總之這個主打女性的星座自媒體高光時刻是國內絕對的頭部,影響力巨大,比《深夜畫廊》成功,比《高站長》成功,不過沒有做成矩陣模式,總粉絲數差一點,所以被人並購的時候只賣了兩個億。

楚垣夕捫心自問,當初他創建巴人娛樂之前,制定計劃和框架的時候有沒有學過人家?答案是肯定的,那時他做抖音是必然的選項,然後怎麽走,一切都需要自己思考計劃,那當然要參考一些記憶中的成功先例。

雖然巴人沒死學,甚至在對流量的運用上更加有進取心,更沒有盲目的做APP,但是人家的創業精髓是如此的耀眼,路徑是如此有生命力,以至於楚垣夕自己也得承認,受到的影響比較非常深刻。

巧合的是對方二次創業的路線又和小康有些相似性,做的雖然是電子煙品類“搖力給”,但是聚焦於線下,自己門店已經開了400家。

小康的店是“門店”,店員需要嚴格培訓,需要大量地推,需要大量租金盤店;對方的店以快閃店、燒餅磨專櫃為主,旗艦店非常之少,開店成本相對低,銷售員隨招隨有,沒有任何地推。然而,固然這四百家和小康的店不可同日而語,可這也算是一個不俗的成績了。

只是此時因為電子煙賽道的坍塌速度甚至還要快於生鮮,遭到的不是市場的平行打擊而是國家的降維打擊,使得很多投資者對這門生意心存疑慮。

楚垣夕能想到監管上的問題,別人當然也能想得到,有關部門都發出禁止令了,這麽明確的信號,後面的推理都是順理成章的。這就苦了電子煙賽道上真正的創業者,不得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因此現在馬悅寧遭到了嚴酷的現金危機,融不到錢。他的所有工作都做到位了,而且做的非常好,品牌是電子煙中的頭部,質量也是一流的,產品為了突出重圍打磨了很長的時間,建立了一只像樣的帶有科研屬性的研發團隊,只要後續融資沒問題就是兵多將廣的局面。

可惜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以至於他連自己賣號的錢都已經填進去一個億,跟楚垣夕啟動小康之時的個人出資差不多。

然而,現在面臨著艱難的決定,是繼續堅持,把財務自由壓上去,還是痛快的認輸。

當然,還有一個黃金選項,就是趕緊盈利。畢竟電子煙一直都是暴利行業,悶聲大發財,不然也不會吸引他跨界進行二次創業。只可惜入場的時間太糟糕了,剛把錢燒出去,公孫老師就推著自行車入場了,然後這個行業被顛覆。

只不過盈利與否看的是銷售和費用而不是成本,成本沒多少錢,而龐大的銷售人力和開店所需要的持續投入才是吞噬利潤的黑洞。這也是線上對於電子煙來說無比重要的原因,如果能走電商,那是極大的降低費用。

如果現金流充實起來,就有足夠的時間熬過這個寒冬,到時候,無論是國家重新出台線上銷售的政策也好,還是幹脆聚焦於線下,在線下的搏殺中成為王者。哪怕是有關部門真的把這個行業幹掉,好歹也死個明白。

但是理想很豐滿,而殘酷的現實是國家出台線上禁令之後被人以訛傳訛,整個產業遭到妖魔化,搞的線下也變得門可羅雀,一個店一天賣不出去十單,盈利簡直就是夢想。諷刺的是即便如此,商場中的專櫃仍然被同行們激烈搶奪,以至於誰也別想好好活著。

其實,Shopping mall本來也不是銷售電子煙的最佳場景,最佳場景有且只有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