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忙碌的十二月(第2/3頁)

郝毅的眉毛當時就打結了,臉上仿佛寫好了一行字:就產品經理啊?

“哎你不知道,本公司的產品經理只是叫做產品經理而已,實際上權力很大,因為我以前就是產品經理。小康是類似扁平化的管理結構,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都是總監頭銜。郭江勇可能更理解一些,我創業之前在鵬飛科技工作的時候,和趙傑的關系就是一個產品經理一個項目經理。”

郭江勇沉悶的點了一下頭:“我明白,實際上是需要我向郝毅匯報,郝毅向薛建華匯報,是吧?”

“不是,研發這邊我是直接管三層的,副總裁、高級總監和總監的業務我實際上都直接過問。”

郭江勇是楚垣夕從巴人調崗過來的,對小康的熟悉程度還不如薛建華。

對薛建華來說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因為小康的多只研發團隊都不向任何副總匯報,直接聽命於楚垣夕,有點類似當年常凱申對下轄軍隊各級黃埔軍官的管轄方式。反而是外派團隊,店面、地推、物流等等,都由各條戰線的副總抓起,有點類似當年的各路軍閥。

這個新奇的管理模式郝毅在米國待了十年也沒有見過,心說看來需要重新認識的東西很多。但其實薛建華已經吐糟過不知道多少次了,絲毫不吸收常凱申亡黨亡國的教訓。

搞定郝毅這邊之後,楚垣夕還不能回家,因為還要跟魯茵、楊亨碰面。這就是忙碌的十二月。

下午給他們發的TS,必須再聊最少一次。兩人一直等著他呢,關於投資條款,不可能楚垣夕說什麽就是什麽,他們沒有不同意見最好,如果有,楚垣夕得說服他們沒有。

他給兩人的聯席創業開出的條件是新公司估值一個億,巴人出資5000萬占50%,兩人各占2000萬股的期權,仍然是分為五年期兌現,剩余1000萬期權留作員工持股計劃。然後給予三級激勵,全部目標達成之後兩人可以分別獲得新增2000萬股的激勵。

在融資條件上,這份TS其實某種程度上借鑒了楚垣夕給伊麗莎白福爾摩斯的條件,第一階段封閉,第二階段開放,只不過因為是聯席創業,所以釋出的總期權占比更多一些。

兩個人的關注點和伊麗莎白一樣,也聚焦在開放融資的觸發條件上。所謂開放融資條件,說的是,這種創業形式中不是創業者能融到錢就可以融,而是必須創業公司達成一些條件或者產生某種特殊需求,才允許引入外部資金,否則需要合理的補充流動資金,都應該是巴人出錢。

這是巴人集團作為創業項目的發起者應有的權力,也是楚垣夕所謂的接受稀釋股份的方式。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獨立融資條件一觸發,公司形式就變了,從孵化創業轉為正常創業,股東結構變復雜。所以肯定要有幾道閥門,而且條件比給予伊麗莎白的更細致。

楚垣夕設置了三道閥門,第一道是特許新公司融資用於農業工廠等重資產購買和建設的,這項融資不論時間,巴人擁有50%的出資權和否決權。如果價格合理、時間點合適、邏輯沒問題,巴人可以選擇繼續跟進或者不跟進,如果不合理就直接否掉。比如toB業務應該是重流程輕資產的,您剛開始幹兩天就要投資於重資產,那咱就算了吧!

第二道是用於引入必須的資源時。比如引入徐欣的資源,徐欣說咱不能空手套白狼,那只好開放融資給她,不但要她的資源,還要她的錢。這是一種等價交換,也是合理的,任何一個創業發起人,哪怕他不是巴人集團,在這種情況下都肯定要服從於大局,稀釋自己的股權。

這是最基本的,但是作為TS,必須寫清巴人仍然擁有否決權,從而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也避免資源提供方對魯茵和楊亨獅子大開口。這個口就算要開,也得沖著巴人集團開,這時對方就得考慮嘴張開了咬不咬得動。楚垣夕給普通投資者用於交換資源的份額,心理上預留出20%,在完全開放投資之前足夠用了。

這麽設置否決權讓楊亨和魯茵比較滿意,因為它不是無限度的一票否決權,而是限定在“農業工廠”和“資源交換”的事項中的。而且楚垣夕口頭表達了各自的邊界,講究一個和氣生財。換言之新公司不會像小黃那樣天天被各種各樣的一票否決權暴擊。

第三道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在小康門店數達到2000家的時間點上,新公司在能夠滿足全部店面的生鮮供應的前提條件下,可以轉為完全獨立的融資實體,全面開放融資。

三個人心照不宣,在獨立融資之前,也就是巴人還有控制權的時候,小康和新公司肯定要簽署一系列協議以保證小康的利益。

最後,魯茵率先簽字,因為她對自己的融資能力保持悲觀,所以開放融資什麽的,“存在”的意義更大。而楊亨在融資環節的名聲雖然也不咋地,但沒像魯茵這麽敗壞,沒被李教授指著鼻子說“此人不配融資”,所以猶豫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