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4章 劉璐的計劃(第2/3頁)

“說的好像NBA的人不精?為啥自己砸自己飯碗啊?那個可是火箭,最懂天朝的球隊,在咱們這邊賺海了錢了,他瘋了?”

“哎對啊?為什麽啊?”

楚垣夕一撇嘴:“個人利益,懂不懂?我要是球隊老板我恨不能抽死他,但是沒用,他這麽說了對他自己劃算,球隊怎麽樣聯盟怎麽樣耐克怎麽樣他管嗎?球星賺錢多了少了反正也不會分給他一分錢,他管的著球星在華利益受損嗎?”

“問題是他圖什麽啊?”

“當官啊,這不明擺著的嗎?他蹭的是米國那邊的政治紅利好不好?”

袁苜一翻白眼,心說這人也忒爛了吧?“唉,你這麽想是給自己添加不必要的壓力。再說好萊塢跟NBA也不一樣。”

“不一樣是不一樣,但是他娘的米國唯二能夠傲視全球的意識形態輸出高地就是NBA和好萊塢啊,唉。”

楚垣夕也知道袁苜說的對,就算要煩惱,那也是一年之後甚至兩年之後再煩惱。不過毛衣戰帶來的不只是經濟領域的角力,已經波及到全面的意識形態領域,波及到全球,但楚垣夕的業務又不可能畫地為牢,總要走出去,其中可能產生的合作和摩擦簡直讓人頭疼。

只是,既然天朝已經決定走這條名為“和平崛起”的最復雜的路線成為大國,作為一介創業者,就有義務拆解這個復雜局面以求生存。

其實相比於公司治理,這種事情也算不上復雜。十一過後更加復雜的事情終於在小康中出現了,而且一出現就表現的非常激烈,還是劉璐引發的。

之前劉璐去西湖市接觸考拉的中高管,順道給小康踩點。結果考拉的高層最少也要等到年底兌現完考拉的期權才會考慮離職,而小康根據以我為主的方針,和自身的OKR為核心的企業管理方案給出條件,沒撈到什麽人。

小康的條件既不許諾副總裁級別的高管職位,扁平化的管理體系下邊本來也沒有很多副總裁,如果真有能力,到時候開拓出新的業務線自然就會升級為副總裁,這可以視為沒有升官。也不許諾一次性的大額期權,而是按勞取酬多勞多得,開放更多的關鍵任務供有能力的人攫取,這可以視為沒有發財。

所以對於陌生人,特別是初次溝通,這種條件確實很難打動人,無論對方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至少履歷在那擺著呢,當考拉成為過去式的時候,總要謀個更好的出身。

但是對於不陌生的人可就不是這樣了。

劉璐在小米工作多年,按進入時間計算,自稱一聲創業元老都沒問題,認識的人簡直多了去了。過去的小康,職位基本都是楚垣夕設定好的,業務線也是一樣,並沒有像考拉這種來者不拒一次端一鍋的行為,所以劉璐也沒多想。

但是有了考拉這個case,假設考拉的中高管集體答應下來會怎麽樣呢?肯定對小康現有的人事結構產生巨大影響,開出一兩條新的業務線,以及在原有的結構中進行拓撲和擴充。換言之,楚垣夕能接受這種形勢的擴充。

小康肯定是缺中高管的,而且缺口非常大,因為在幾大一線城市復刻帝都的過程,相關的管理人員都得復刻。供應鏈得有人管,物流得有人管,等等類似的都得復刻幾套出來。要麽新人補充進帝都崗位,把帝都這邊的老人拉到新城市,要麽直接在當地招人,不可能帝都這邊的物流管理者同時兼顧其它城市,那非出事不可。

這都是必須的,也是掛在劉璐身上的最大一個OKR,她已經拼命招人了,但是總要保證招聘質量,底層員工好辦,急缺優質的中高層。

所以既然能從考拉挖人,為什麽不能找她自己的老熟人們?那些和她同期或者晚她幾年的,有的還在原來的崗位,有的高升,有的出去創業,有的在小米生態鏈中孵化創業,還有的已經換了工作。但是老同事的感情和聯系都還在,這也是小米的兄弟文化之所謂。而劉璐作為自身的人資,本來手裏就有大量原單位同事的簡歷和工作需求。

因此劉璐召集了一批有換工作需求的老同事,開始狠吹小康,不但在微信裏吹,還在線下小聚。小米已經是一家巨型公司了,不但將手機銷往全球,還外延了一個超長的生態鏈,業務鏈非常龐雜,而小康需要什麽崗位什麽樣的人才,劉璐門兒清,甚至比楚垣夕還清楚,小米的這些業務線上有不少都能在小康裏找到合適的對標。

信任的價值在所有溝通成本中的比重是最大的,當劉璐九月中旬發起召集的時候,很多人有興趣。

於是她從小康的願景講起,3000億的規模是目標,光這一條就已經超出了小米目前的市值,有人肅然起敬,有人憋不住吐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