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5章 新人大開腦洞(第3/4頁)

但是,開拓奶茶品類屬於,只不過腦洞打開不見得能夠付諸實施而已。

Emmmm……這麽一想,薛建華發現自己似乎是楚垣夕招過來開腦洞的?

實際上加入小康的時間才短短的幾天,但薛建華自己已經腦洞打開。他的履歷雖然豐富,但都是以純IT向為主,面對用戶都是互聯網用戶,即便偶爾設計地面,也是地面推廣,從來沒有接觸過供應鏈、物流、倉庫管理等等概念。

但小康不一樣,小康和瑞幸類似,都是科技互聯網實體企業,按照國人什麽都要搞個縮寫的習慣,可以稱之為TIM企業,Technology Internet Commerce。

這種企業一方面重資產經營實體店面,而且廣為連鎖,開店的能力是一種講究,物流倉儲供應鏈是命脈,另一方面對IT產品的要求極深。

沒有IT系統的支持,面對如此龐大的連鎖店規模,只能走最原始的訂單系統,打折券都很難保證不出錯,更不要說還有個單車了。想要搞臨時促銷活動?想要打折處理快過期的鮮食?訂單百分百會錯亂。更不要說什麽墨水價簽。

這就相當於小康自己為自己定制一套IT產品,這套IT產品表現為多個客戶端的APP以及對應的服務,用戶使用、店員使用、物流倉儲也要用。而實際上相當於小康的研發部門是產品的制作方,而門店物流倉儲部門是產品的應用方,用它來面對用戶,用它來上貨。

換言之,因為沒有正宗IT企業可以提供一種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所以小康不得不自己造輪子自己研發。

順著這個思路,薛建華打了份報告,作為自己第一份正式的有價值的腦洞,他十分自信其中的價值。

大意是——既然國內現在724類的便利店創業已經漸漸升溫,可想而已,大量連鎖便利店都會轉為TIM式,對系統的需求將成為剛需。然而未必所有人都要堅持自己開發,小康的研發部門是否有可能轉為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以自身較成熟的經驗為友商研發對應的系統?

其實友商們對倉儲和物流也是剛需,但是這些並不是小康的強項。小康的倉儲和物流也就是保持在行業平均水準以上,距離阿裏狗東有著顯著的距離。

但是對於開發TIM類系統,小康自身的復雜程度目前應該是冠絕全球的,至少在薛建華的視線裏是這樣,做做減法,向下兼容,完全可以替友商們提供服務。

楚垣夕看到這份報告第一反應是心說我可去你大爺的吧!這特麽是第三方的工作啊喂!想象一下假設724可以提供這種系統,小康會買嗎?自己研發肯定貴,但是買724的會死啊!那特麽不是一舉一動都暴露在724的潛望鏡下面了嗎?

不過轉念一想,可能其他便利店企業並沒有這種顧慮?那些看看724貨架擺放就覺得心曠神怡回來就山寨的,並沒有任何值得隱藏的特色。開發一套系統可以供應好幾十家便利店使用的感覺?

說到底,小康做便利店是表,做科技做社交做支付是裏,為此配置了區塊鏈,配置了VR/AR,甚至配置了地圖,龐大的研發隊伍是為了裏子服務而不是表層。

但大部分便利連鎖店都是為了搶占新零售的新風口而出現,就連724本身也是專注於這個表的,所以他們的配套工廠做的巨好,物流供應鏈巨好,甚至於系統也巨好,但是並沒有進行任何拓展和延伸,並沒有任何模式組合的欲望。

這算是島國企業家一輩子只專注於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嗎?

可能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這個解決方案提供商,似乎也不是不能做?小康和其他便利店迥然有異。

不過肯定不是現在做,現在小康還沒有揚名立萬呢,別人沒道理信任小康的系統,至少也要裏程碑5之後。此外還要考慮小康研發的能力和壓力,只有自身研發工作大體完成了有余力,才能給別人提供貼身服務。

這種系統實際上是非常有價值的,比如說,如何在動態中協調供應鏈變化,就非常考驗系統。

比如說瑞幸已經展現出恐怖的開店能力,最高峰曾經以一天四家店的突擊速度撲向全國幾十個城市,協調和動員能力堪稱商業奇跡。

這種情況下供應鏈的協調難度非常之高,因為供應鏈隨時都要根據動態調整。運營幾十家店並進行擴張,與運營幾千家店並進行擴張,技術含量完全不一樣。

如果沒有合格的系統,就都得人力調配,那工作量是恐怖的。

這還是店的變化,貨品的款發生變化呢?

特別是像瑞幸,奶茶和咖啡的供應鏈、配料之類的都不一樣,奶茶要復雜的多,SKU管理也難的多,上一個新的款,整個物流系統都要受刺激。

這其實也是國內很多仿照724開店的便利店對貨品的更新叠代速度上不去的一個主要原因,系統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