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5章 新人大開腦洞(第2/4頁)

常規的創業公司很少有一個人大包大攬的,特別是科技互聯網企業,通常最少三個人,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運營,一個負責其他,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搭班創業,擁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思路保持一致,對產品的認知和敏感性上處在相近的頻譜。

這樣遇到突發狀況,三個人可以商量著來,共同承擔責任和風險。這個商量通常不是根據每個人持股數量進行PK,而是集思廣益,為了找到所面對難題的最優解。

然後小康不是這樣。好歹巴人還是有幾個聯合創始人的,劉備急了可以向張飛求計,聲叔椒圖朱魑就是巴人的關張趙,小康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聯合創始人。劉璐和袁苜都是楚垣夕定下所有大框架之後找來的,雖然也很重要,但是他們根本沒法在“做不做奶茶”這種問題上貢獻自己的智慧。

因此所有問題實際上都是楚垣夕獨子思考,而他也有這個能力和經驗去思考,關鍵是經驗,原世界裏大把的經驗供他借鑒,都是驗證過的。但是遇到沒驗證過的,頓時進入懵逼狀態。

“呃……”他思索片刻,“你注意到奶茶的坪效了麽?奶茶是剛需,但是咱們現磨咖啡只需要一台咖啡機河一個迷你冰櫃裝冰咖啡杯,不用人,坪效非常之高。奶茶不一樣,勢必不能弄一個奶茶機。奶茶要專門的奶茶師傅,一個人都不夠,而且要一個相當大的空間。

像‘Coco都可’那種已經是坪效超高的了,但是怎麽也要五六平方才能施展的開,大的要十幾平。這個坪效是否適合小康現在的體系?奶茶工作台的氣氛是否適合小康現有的環境?咱們之前說過,小康的氣氛是孤寂的,清幽的,奶茶工作台呼啦啦圍很多人排隊這個我感覺有點不太合適。”

這個話讓薛建華若有所思點著頭,但楚垣夕自己並不舒服,因為這是一種什麽現象呢?叫做“對陌生的事物出於本能先否定再說”,和“解決問題很難,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很容易”是異曲同工的。

積極上進的企業家,正常的世界觀應該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優點和缺點、優勢和劣勢,因此要思辨,要同時看到好和壞兩方面,不能先入為主的盯著缺陷看。因此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很LOW,要補救:“唔,不過你的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我還真沒想過奶茶,你是怎麽想到的?”

“嗨,這不是瑞幸在推奶茶呢麽?”薛建華撓了撓他的大鼻頭,“而且效果非常好,起勢起的非常快,老牛逼了,比咖啡賺錢。另外星巴克也在賣,今年星巴克特別流行各種茶飲料,總之我看著應該是不錯。”

“噢,對標瑞幸和星巴克,這倒是個不錯的思路。”楚垣夕發現了,薛建華大概是個咖啡愛好者,十之七八是星巴克和瑞幸的會員。他自己就不行了,就算去咖啡廳也不去星巴克,而是更高档一點的獨立咖啡品牌,相當於在分層的時候被星巴克和瑞幸撇掉了的人,不是它們的用戶。

這讓他忍不住吐糟:“話說,瑞幸不是發大宏願說要讓全國人民都喝上咖啡嗎?靠吹這個牛逼上的納斯達克啊,怎麽跑去賣奶茶去了?之前吹的牛逼都忘了麽?”

“哈哈楚總這你就不懂了,難道之前用戶去瑞幸是喝咖啡的嗎?瑞幸的黑咖啡多難喝啊?跟咱們有一拼……”薛建華說著忽然發現似乎有哪裏不對,“瑞幸賣的最好的是什麽品類您知道嗎?”

“是……拿鐵?”

“bingo!”薛建華拍了個巴掌,“拿鐵就不是咖啡,拿鐵在意大利語裏就是牛奶的意思。瑞幸賣的最好的是拿鐵,其次是瑞納冰和奶咖,這都不叫咖啡,叫做往甜牛奶裏兌咖啡。那往甜牛奶裏兌茶有什麽不行的呢?”

“你說的有道理!這是個有價值的腦洞,可惜暫時用不上。”楚垣夕心說您的思路還真是清奇啊!可惜小康真是不適合賣奶茶,不然這個錢老夫賺定了!

雖然這個清奇的提案被否了,但是薛建華一點都不沮喪,甚至於聽到楚垣夕說出“有價值的腦洞”之後黑漆漆的眼鏡框後邊還閃了閃。他雖然還寸功未立,但是對小康的運作模式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於對巴人集團也有了一點點了解,知道如果能夠貢獻出有價值的腦洞之後能夠得到什麽。

只不過,到底什麽是有價值的腦洞,薛建華還需要摸索。比如說他昨天還提議小康的體系內加入用戶預購功能,也就是說,臨近的某家便利店裏沒有用戶心儀的貨品時,讓用戶預購,然後小康發動自身高效的物流,把貨品送到對應的店面之後通知用戶自提,或者外賣上門。

這個功能實際上可以疊加在貨品查詢界面中,只需要把界面功能稍作修改即可。楚垣夕的評價是:這是你應該做的工作,不屬於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