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8章 閃回前情(第2/3頁)

所以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關於IPO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矛盾。楚垣夕和胡世恒都明白這一點。

只見胡世恒穩穩的拿起茶杯,但是吹了吹,並沒喝,而是把杯子端在嘴邊問:“徐欣希望晚上市,至少五年之內不上,這點我同意。但我似乎聽袁苜說你特別想在國內IPO,為什麽?”

“首先法蘭克福、倫敦之類的咱們肯定不去的對吧?您說的肯定是香江或者納斯達克了。”楚垣夕沒想到胡世恒糾結的是這個,“我不想去這兩處,因為我覺得他們不好啊。國內上市的盈利要求,五年之後小康肯定能夠達到了,我們後年開始盈利,到五年頭上正好盈利三年,堂堂正正的排隊就是了。”

“不是。”胡世恒面色古怪,把茶杯輕輕放下,“我們說的不是一件事。你說的是國內IPO的難度,我的意思是,去納斯達克上市不是我們創業投資的本能目標嗎?”

難道胡世恒是有那個需求?兩種最佳獲取$的途徑之一?“那個,胡總,是這樣的,如果是$的話,未來巴人肯定會有很多海外業務的,到時候通過投資協議退出也是一種方式也是一樣的,以IPO的開盤價為準,你看如何?就是抽血太大的話得分批次的來……”

胡世恒瞪大了眼睛!“小楚,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有渠道的。我的意思是,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堅持科技互聯網公司國內上市的吧?除非是鐵了心思割韭菜,我看你也不像這種人啊。納斯達克的監管,香江的監管,都勝過國內不知道多少倍,真正有實力的互聯網企業哪個不想去?

正是為了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我才建議你慎重考慮,你可能是沒有跑通過整個流程所以有一些什麽錯誤的概念。IPO對公司是一場升華,交易所對IPO後的股票監管,對於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好的交易所能夠促進公司進步,爛的交易所會對公司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就像是……”

他在這裏頓了頓,有些話不需要完全說出來,但是語氣也變得相當慎重。

“IPO之後和IPO之前的公司很可能判若兩人你明白嗎?變化的是人心,所有人的心,也包括你自己的。”

說到“人心”,胡世恒請不自信的伸出左手,手心朝上五指虛抓,一邊說一邊上下顫抖,仿佛抓著一點什麽。

“特別是像小康這種幾乎全員持股的公司,靠自律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你可能沒有經歷過,但是我見過很多很多次了。其實徐欣、袁敬甚至袁苜也見過很多次。

國內的監管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糾結的,這個你應該知道,所以才會出現高管想要賣股必須辭職的奇葩現象。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心,國內就沒有什麽真正的現代企業。現代企業需要現代企業制度的保護,也需要投資者和管理層的一致認可,咱們缺的恰恰是這種認可。

就算是萬科的老王,名義上是現代經理人,實際上呢?並不尊重現代企業制度,並不尊重資本,搞的還是那一套。為什麽這樣?控制欲太強?不僅僅是控制欲,更重要的是,國內企業無論資本還是管理層,在A股的大環境下根本上還是並不認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制度,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水準決定人心。所謂制度並不只是投資者教育,並不只是監督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及時或者違規情況,並不只是對董監高違法違規行為的立案,並不只是保護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打擊老鼠倉,更重要的是通過制度的導向性,形成一種良性的共識,而不是類似叢林法則的共識。

我並不是在指責誰做的不對,畢竟A股市場誕生也才30年而已,跟發達國家不能比,一開始的歷史使命又是那樣的。

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不跟納斯達克比,香江交易所的頂層設計也是非常優秀的,監管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你特別傾向於A股IPO,要一頭紮入這個泥潭,我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但是好像有什麽顧忌?即使從企業良性發展的角度來講,A股也不是什麽好的選擇。你選這條路,可能未來五年是你的高光時期,但是上市之後呢?你會發現九九八十一難才剛剛開始,IPO只是兩界山。

而我,資本是冷酷的,共富貴容易,共患難很難,我只能希望鎖定期達到的時候股價處於高位。畢竟我名義上只是個財務投資者,賣出股票天經地義。”

胡世恒的說法深刻,但是對楚垣夕來說並不新鮮,因為原世界中也有其他大佬說過類似的話。

這種深刻的道理,不經歷幾十次IPO投資是難以看清脈絡和源頭的,感覺是那麽種感覺,任何進入A股市場的韭菜泡個兩三年都會產生類似的感覺,但是想要把話講透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