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密談(第3/4頁)

隨著國企的衰落,中國一方面是對工人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卻是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增加。這樣的矛盾,再過20年都難以解決。

和學校的教師短暫的見面後,蘇城又前往實驗工廠,在車工的車間裏,借口休息,讓大家都留在外面。

休息室內,林永貴早就等在了那裏。

他換上了黃灰色的工裝,頭發也弄的極幹燥,亂蓬蓬的像是稻草似的。若是只看背影,任誰都以為是位工廠老師傅。

蘇城有些好笑的伸出手來,道:“林書記。”

“蘇董。”林永貴緊緊握住了蘇城的手。

前兩日的會議,雖然完成了預想的任務,但仍然讓他有挫折感,對蘇城的信任度卻有提升。

短暫的幾句閑話,林永貴直接步入正題,道:“我讓人研究了一下,目前來看,中哈的石油管道的可能性比較高,而中阿石油管道……嗯,阿塞拜疆的政治局勢不太穩定,國家估計不會批準。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先建立中哈石油管道,一期管道從阿克糾賓油區啟程,到中哈邊境的阿拉山口。再從那裏輸送到克拉瑪依乃至內地,二期管道,我們可以延長到哈薩克斯坦西部的裏海港口阿特勞,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購買整個裏海地區的石油了。”

這和蘇城了解的差不多,他贊同點頭,又問:“長度呢?”

“一期大約在800到1200公裏之間,要實際測繪。二期管道要超過2000公裏了,2500公裏也有可能。如果再延長到阿塞拜疆,大概再增加1500公裏。”林永貴說的拍拍額頭,笑道:“只要能簽訂協議,我會用剩下的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了。”

“輸油量?”

“1000萬噸,每年。”

“最好是2000萬噸每年,後續輸送能力5000萬噸是基礎。”蘇城解釋道:“國內的石油消費量與日俱增,我覺得,應當以日本做標杆,考慮到二十年三十年後的需求。按照五年完成的話,大華就能吃下2000萬噸。就怕到時候,大家不給我們這個機會。”

林永貴也笑,然後道:“好吧,2000萬噸就2000萬噸,這樣一來,成本提高的厲害,時間也要增加了。”

假如按照正常的速度,完成1200公裏的石油管道,大概需要4年到6年的時間,這已算是快的了。而簽訂協議的時間說不定,但花費一兩年的時間,根本不算什麽。歷史上的安大線,日本追求的安納線,以及中國最終成功的中哈線,都不是一兩次談判談定的。

中哈俄日幾國領導人,在石油管道的問題上,糾結了好幾年的時間。每次的首腦會談或者部長會談,都會談到相關問題。而年復一年的討論,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最開始的時候,俄羅斯期待占領中國石油市場,因此積極推進中俄石油管道,但90年代的中東石油相對廉價,中國似乎更喜歡海運。耽擱了一段時間以後,普京上台,開始傾向於歐洲市場,再到日本插足,談了一半的中俄石油管道又回到原點,直到尤科斯公司被普京吞吃,才算是正式結束。至於中哈石油管道,其實始終都在等待中俄石油管道,然後在各種漫天要價的泥潭中翻滾。

和中亞幾國比起來,俄羅斯的政治經濟以及能源優勢都要大的多,中俄管線排做第一,無可厚非。如果不是明知道安大線不行,蘇城也不會推進中哈線,裏海石油的成本總是比成熟的俄羅斯石油高。

然而,又有幾個人能想到,俄羅斯竟然會出現普京這樣一名鐵血黨員,竟而完全滅掉了葉利欽時代氣焰囂張的七大寡頭,令強悍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徹底解體。

蘇城在紙面上記下林永貴說的數字,又重新看了一遍,才道:“中哈石油管道也可以。關於石油管道的具體設計細節,我們之後再談,我想說說加快建設時間的問題。”

林永貴坐穩當了,道:“我沒有試過國外競標,你說說看。”

蘇城習慣性的看看門外,確定車間內只有他們兩個人,才輕聲道:“到中亞競標石油管道,無外乎兩個手段,一種是請中國政府出面,聯絡石油管道的事宜,一種是請哈薩克斯坦政府出面,聯絡管道。我們公司之間,只能談經濟賬。”

“這麽說,我們要找外交部,或者國務院的某位領導出面?”林永貴歪著腦袋,似乎已經開始考慮人選了。為了公家的事情,找找關系並不算什麽丟人的事,說不定還能建立新的關系。

蘇城卻笑了笑,道:“我覺得,首先要做通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工作?”

“啊?怎麽做。”林永貴愣住了。大華和勝利油田,可是中國公司。

“方法當然有很多。”蘇城撇撇嘴,道:“我想最直接的,還是資金往來吧。”

林永貴想了一下,才明白資金往來是行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