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密談(第2/4頁)

畢竟,大型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當20世紀90年代結束,冷戰的余燼消除,全世界的企業或多或少的都會引入福利,未來的谷歌、微軟耗資上億美元,建設全世界最奢華的辦公區,通用豐田每年支出上億美元向員工分紅和獎勵,所圖的不就是競爭人才。

大華實業身為私企,站在國企和政府機關的夾縫中,要想爭奪人才,自然不能學國企的短視。

對現在的大華來說,他們並不缺乏資金,反而是缺乏運用這些資金的人。譬如此刻,如果能用每年幾百萬的醫院經費,換來幾十個懂得中亞語言和習俗的員工,蘇城必然是義無反顧的。退而求其次,如果能用超過國企標準的福利,吸引到大量新畢業的外語系學生,蘇城也甘之若飴。

90年代初的外語專業,可不像是20年以後,真真是搶手到了天上去。

尤其是學習小語種的年輕人,競爭只會比蘇城當年畢業的時候還要強。幾十個政府單位,爭搶一名法語系或德語系的學生,這種盛景,對90年代才出生的後世大學生們來說,只能在夢中出現了。

1993將是中國迎來跨國公司的元年。這一年,中國工商界的代表榮毅仁做了國家副主席,國家主席則邀請了15家跨國公司的代表,在中南海舉行會面。同樣是這一年,摩托羅拉公司將全球董事會,從美國搬到了中國召開。

中國的企業迫切的渴望與外國企業合作,而外國的企業,又迫切的想要走進來。

再沒有什麽時候,中國是如此的缺乏語言人才。

蘇城和他的大華實業,永遠都不畏怯競爭。無論是市場的競爭,政府關系的競爭,還是人才的競爭。

最強烈的競爭,往往意味著最大的利潤。

假如福利能增強大華的競爭能力,蘇城只會舉雙手贊成。

等大家消化了張超帶來的新信息,蘇城接過話來,道:“大華實業,雖然是一家私企,但它同時也是員工們的企業。濟柴動力機廠在制定福利計劃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你們支出的是公司所有員工創造出來的利潤。在場的各位,都列在了公司的特殊貢獻名單上吧。既然如此,你們就得認識到,公司的紅利計劃,是在利潤率超過7%的情況下,根據超過的數額,按比例進行分紅。而福利支出,將會降低公司的利潤,進而影響到所有人的分紅,所以得慎之又慎,嚴格監管和控制。如果因為福利超標,而引來員工的反對,那就得不償失了。”

眾人紛紛點頭。陳祖年等國企轉過來的管理層,更是深刻的認識到,福利無止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張超接著又談了集團新成立的公共事業部的問題,以及加強分公司管理的問題。這些話,如果是由戰略部單獨約談分公司,效果肯定不怎麽樣,但有蘇城坐鎮,沒有誰敢說個不字。

等嚴肅的話說完了,蘇城才笑呵呵的對陳祖年道:“陳廠長明年就到退休年限了,有什麽想法?”

大華的退休制度延續國企的風格,目前有資格退休的,其實都是企業管理層,雖然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建出來,但安置的都不錯。這算是一個輕松話題了。

陳祖年笑笑道:“我身體還好,準備學陳良,弄個有院子的房子,侍弄些花草。”

“有沒有想發揮余熱的意思?”

“嗯?”

“到集團的戰略部任顧問吧,給年輕人提提意見,再給大華培養些人才。”蘇城說的誠心誠意。

陳祖年張張嘴,遲疑道:“這樣好嗎?”

“國外的企業領導人,經常有做到七十多歲的,你如果願意繼續工作,那就再來幫大華10年。”

“那……那好。”陳祖年自然不是真的想回家侍弄花草,剛才因為張超的話而有些郁郁的心情,也瞬間敞亮起來。

陳祖年原本就是濟柴動力機廠的老廠長,他退休後的生活有了著落,其他人也為他高興。集團的嚴格管束產生的情緒,也悄然消弭。

就像是官員一樣,企業高管只要身體健康,都希望能任職的時間越長越好。而從蘇城角度來說,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人才缺乏的時代,就任的時間長一些未嘗不是好事。將陳祖年調任集團戰略部做顧問,將會開啟一條通道,既不會影響其他員工的升遷,又能保證管理者與集團利益一致。

具體到陳祖年的任命上,蘇城是準備將黎渙祥調到濟柴動力機廠的。這樣的空降,自然要詳加準備才行。

黎渙祥的資格是足夠的,但濟柴作為大華旗下人數最多的分公司,要也不能粗暴的對待。

參觀視察的重頭戲在濟柴的職業學校。這裏和海滄的培訓基地,共同為大華的兩大技工提供地。在這裏上學的學生,都簽有協議,首先要在大華系統內進行篩選,若有剩余,才會留給社會其他工廠。以大華實業目前的擴張速度,剩余的學生不是沒有,但也著實不多,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