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佛造像碑(第2/2頁)

這件造像碑,一共雕刻了一大兩小三個佛像,整體特征非常的統一,那就是造像的面相方面不圓,廣額豐頤,軀體敦實,脖頸細長,全身比例失準,這種在佛造像碑的研究上一般稱為“過渡性特征”。

也就是說,這件佛造像碑是處於朝代變遷時期的一件作品,而根據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衣飾,李逸判斷應該是隋代的佛造像。

鑒靈牌輕輕一過,那濃厚的,冰寒至極的涼氣告訴李逸,他的判斷並沒有錯誤。這件,果然是隋文帝楊堅早期,開皇二年時的一件佛造像碑,距今的時間,超過1400年!

將這件造像輕輕的請到旁邊,李逸又自木箱子裏請了一尊佛像出來。

這尊石佛像,也是一尊佛造像碑,不過這件上邊只雕刻了一左一右兩尊佛像,而且和剛才那尊佛造像碑最大的區別,就是一眼就能看出,這件上所雕佛像,比例是協調的。

這件佛造像碑所雕佛像,不但身材比例協調,而且衣紋風格也更加的淺細疏朗,是標準的北齊時期所謂的“褒衣出水”的風格。而且,這件佛造像碑采用了大理石作為造像材料,質地細膩,光潔潤滑,這一點也很符合北齊佛造像的特點,因為大理石是當時北齊控制區域內的特產。

又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這尊造像的特征,李逸開啟了鑒靈牌,

“北齊武平五年,石雕二菩薩像,真品。”

這件佛造像的年代,比剛才那件開皇二年的,還要早上8年!

木箱裏剩下的最後一尊佛像,則是一尊釋迦牟尼佛涅槃像。

這尊佛像的雕刻手段,相比起前兩件來要復雜了許多,線條紋路也更加清晰,體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時代特征。

這件雕刻中,釋迦牟尼側身臥於石床之上,頭飾螺發,頭頂肉髻微隆;面相生動,神態安詳;身著袒右肩袈裟,胸前露出蝴蝶結,衣紋寫實自然,風格粗獷,形象地表現了釋迦牟尼佛涅槃時的情景。

“這件……”李逸研究古董,向來是年代越久遠越好,越有價值的他越願意研究,所以剛才一眼就認出了前兩件佛造像碑的來歷,甚至判斷對了大概的年代。

可是這件就讓他有些為難了。

從這件臥佛的雕刻手法看,很可能是宋代時期的佛造像,但也有可能是南北朝時期的。而且從雕刻風格來看,李逸更加傾向於這是件少數民族的作品,因此是五代十國時期造像的可能性更大。

“五代十國,那可就有點難以判斷了……”

五代十國並不是只有15個國家,如果算上那些曇花一現的政權,這個數字甚至要遠遠的超過20,所以很難判斷。

不過很難判斷並不代表著無法判斷,首先從雕刻手法上能夠看出,這件佛像的風格明顯是北方匠師才有的風格,所以範圍一下就縮小了不少。

又看了一陣,李逸看實在是無法判斷,就直接開啟了鑒靈牌。

“遼天顯三年,石雕釋迦牟尼佛涅槃像。”

遼國?剛才居然把這個北宋的大敵給忘了!

李逸苦笑一聲,拿出手機上網搜索了一下,天顯是遼太宗嗣聖皇帝耶律德光使用過的一個年號,天顯三年應該是公元930年,這尊佛像距今的年代,也超過了1000年!

深深的吸了口長氣,李逸問道:“藤田先生,請問這幾尊佛像怎麽賣?”

“嗯,這三件,每件2800萬!”

每件2800萬?還不到180萬軟妹幣?雖說將三件造型各異,年代不同,完好程度更是各異的佛造像統一開價,看起來有些不太符合常理,但如果整體考慮,三件才8400萬日元,這個價格確實不算很貴。

“沒問題,那就這個價格!”李逸示意谷楓刷卡付賬,然後等一切搞定之後,他又笑眯眯地問道:

“藤田先生,請問像是這樣的佛像,您這兒還有嗎?”

藤田遲疑了一下,說道:“這種石質的沒有了,不過佛像還有,但是是銅質的。”

“哦?銅佛也行,拜托拿出來我看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