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財政困難(第2/2頁)

聽到謝克力透的消息,馮嘯辰沉默了片刻,說道:“其實我們要的並不多,也就是提供一些貼息而已,1個億的資金,我們是準備向銀行籌措的。關於為裝備工業提供貼息貸款的事情,也是上頭領導點過頭的,你們就不能想辦法擠一擠?”

謝克力笑道:“小馮,如果僅僅是你們那1億元的貼息,我們無論如何也能拿出來的,一年的利息也就是幾百萬嘛。可現在的問題是,各個單位都在申請貼息貸款,一旦給你們開了口子,別人要同樣的政策,我們怎麽辦?”

馮嘯辰無語了,體制內講究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財政給裝備工業公司貼息,別人自然也會要求同等待遇。裝備工業公司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光環,人家憑什麽要眼看著你得了好處卻不吭聲?

“哈哈,看看,剛才咱們還在笑話南美,現在輪到咱們自己鬧笑話了吧?堂堂財政部,連幾百萬都拿不出來,萬一來場金融風暴,咱們是不是也要面臨財政破產了?”祁瑞倉笑著說道。剛才那會,他被馮嘯辰等三人擠兌得夠嗆,現在可逮著反唇相譏的機會了。

謝克力看了看幾位同學,壓低聲音說道:“老祁的預言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國企的效益很差,虧損面大到50%,財政收入受到很大影響。我這裏透露一個消息,大家別出去說,明年國家財政的壓力非常大,增發貨幣是肯定的,只是規模還不確定。我們測算過,最好的情況,估計通貨膨脹要達到10%以上,如果悲觀一點,15%都不一定能夠打住。”

“有這麽嚴重?”於蕊又傻眼了。她現在搞婦女工作,對於宏觀經濟了解得不多,很多信息都是來自於新聞,所以心裏還是挺樂觀的。但其他人就不同了,王振斌是計委的;馮嘯辰人脈眾多,加上有個穿越者的視角;丁士寬是搞經濟研究的,參加過不少高級別的內部會議,這些傳聞也聽過無數次。至於祁瑞倉,他看的是國外的資料,而國外對於中國財政狀況的估計,遠比謝克力說的要悲觀得多,崩潰論基本上就是一個共識了。

“我倒沒那麽悲觀。”在短暫的沉默之後,馮嘯辰開口了,他說道:“咱們國家和拉美的情況不太一樣,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咱們的工業基本上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不像拉美那樣完全被國外控股。國企目前處於內部管理機制調整的時期,出現大面積虧損也是在所難免。但在國企陷入困境之前,咱們的鄉鎮企業已經異軍突起了,足夠支撐起半壁江山。”

馮嘯辰這話,其實是後世對於90年代中國經濟的總結。同樣是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前蘇聯的國企在一夜之間全部崩盤,物價飛漲,失業遍地,財政困窘。而中國則由於在80年代大力促進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到90年代初期,這些非國有經濟已經擁有了雄厚的實力,能夠支撐起吸納就業、充實財政的重負。

從1990年至1998年,國企容納的就業人數下降了幾千萬,這就是後世人們常說的“3000萬下崗”,而與此同時,由於民營企業的吸納,全國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卻上升了9000萬之多。二者相加,相當於民營經濟接收了1.2億的就業,從而使中國沒有重蹈前蘇聯經濟崩潰的老路。

“國內的鄉鎮企業,不都是搞點針頭線腦的,苟延殘喘,它們能撐起什麽江山?”祁瑞倉不屑地說道。

五個呆在國內的同學同時把眼睛轉向了祁瑞倉,像是看一個從鄉下出來的土鱉一般。好吧,就算你是從芝加哥回來,見識能不能不要這麽淺?國內的鄉鎮企業在80年代的確活得很艱難,但進入90年代之後,已遠非吳下阿蒙了。街上那些腰裏揣著“大哥大”的土豪,那氣勢遠比他們這一屋子處級、副司級要牛得多,祁瑞倉居然說人家是苟延殘喘。

“呃,難道不是這樣嗎?國外的期刊上都是這樣寫的……”祁瑞倉也知道自己可能是搞錯了,不由得有些窘了。

丁士寬坐在祁瑞倉身邊,伸手拍了拍祁瑞倉的手臂,笑著說道:“老祁,你是老黃歷了。國外那些期刊,我也看過,三分道聽途說,七分先入為主,根本不足以反映中國的真實情況。依我說,要研究中國問題,必須到中國來,你這趟回來,就不再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