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讓他們嘗到甜頭(第2/2頁)

“米內副總裁的這個觀點,我贊成。”川端弘嗣點頭附和道。

化工設備的技術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最基礎的是核心工藝,也就是一個化學過程在理論上如何實現,比如大化肥設備中的合成氨技術,就包括了以煤、渣油、天然氣等原料的不同工藝,往下又可以細分為諸如Texaco工藝、Shell工藝、Kellogg工藝等等。

有了核心工藝,才能夠進行裝置的設計。比如Shell煤氣化工藝的流程是先對原煤進行球磨和幹燥,然後在氣化爐中進行氣化,再對冷卻氣進行濕洗、脫硫等等,最終形成合成氣。這些步驟需要有各式各樣的設備、管道,還涉及到設備的布置,這都屬於裝置設計的範疇。

再往下才是制造工藝,也就是如何把一台設備按照設計要求制造出來,這其中又涉及到了材料技術、加工技術等等。

化工設備項目的分工,也是按照上述的層次。項目的主承包商是掌握核心工藝的企業,它們提出全套設備的設計,然後交給各家分包商去制造。由於核心工藝是最基礎的,因此負責總承包的企業是利潤最為豐厚的,分包商就相當於建設一座大樓時那些搬磚的民工,賺的只是一份辛苦錢而已。

核心工藝不見得是非常復雜的技術,但那些最直接、最簡單的技術都已經被先到者申請了專利,後來者要麽是支付專利費,獲得這些專利的授權,要麽就只能獨辟蹊徑,而這就意味著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投入。當然,隨著整體工業水平的進步,核心工藝也是在不斷改進的,比如說,原來科學家就知道高壓條件下的工藝比低壓條件更優,但因為技術上無法制造出高壓裝置,基於高壓的工藝就只能擱置了。一旦高壓裝置的技術得到突破,則核心工藝也會隨之得到改良。

工業上的競爭優勢,其實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日本企業在化工設備方面擁有核心技術,但如果他們不能持續地進行技術研發,就會被後來者超越。越是先進的技術,研發難度就越大,這一點在場的各家企業高管都是清楚的。米內隆吉稱中國企業很難迅速開發出自主的核心工藝,這個判斷與大家的想法是相吻合的。

那麽,在中國企業不掌握自主核心工藝的情況下,讓他們承攬一些分包業務,就算他們成了金牌分包商,又有何妨呢,還不是得給日本企業當廉價勞動力?

此外,米內隆吉說讓中國人在分包業務中嘗到甜頭,能夠誘使他們放棄在核心工藝上的努力,這個說法聽起來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如果你搬磚能夠買得起水果機,你也就不會想當包工頭了。反之,如果連搬磚的機會都不給你,誰知道你餓急了會創造出什麽奇跡呢?

內田悠也無話可說了,他並不特別贊同米內隆吉的觀點,但他卻知道,包括自己的老板在內,許多企業的高管都傾向於接受來自於中國的外包服務。原因是很簡單的,那就是中國人的服務太便宜了。時下各家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急需有人來分擔,中國人的出現,可謂是雪中送炭。大家就算想到中國企業未來會成為自己的威脅,可那也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誰會在乎呢?

“這麽說,諸君都認為應當接受中國人的請求了?”乾貴武志看眾人都不吭聲了,便開口問道。

“時下,我們必須與中國人合作,這是提高我們日本產品競爭力的關鍵。事實上,即使中國人不來找我們,我們也應當主動上門去商談合作事宜的。”川端弘嗣說道。

“這都怪那該死的廣場協議!”米內隆吉恨恨地說道。

川端弘嗣搖搖頭,說道:“米內君,你這樣說是不公平的。即使沒有廣場協議,日本的勞動力成本提高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即使是你米內君,現在的薪水不也比10年前要翻了好幾番了嗎?我們必須找到新的便宜的勞動力來源,而中國恰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