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省委副書記給新市長居思源出的難題(第3/6頁)

從江平市區到桐山,一百二十公裏,而且有一半的山路。車子轉來轉去,卻好像都在這山窩窩裏打圈一般,盤山公路的彎度都是一樣的,兩旁的風景也幾乎差不多。只是偶爾出現的一兩戶人家,會提醒你過了一個坡,又過了一個坡。坡與坡相連,山與山相接,就是很少見水。山上的樹也算長起來了,但細一看,可成材的林木還是太少。這一點,前兩年居思源帶隊參加全省林地改革調研時,就提出來過。林地綠化,不僅僅是綠化,還要有效益。可現在,漫山遍野的都是樹,可都是雜木、灌木,很少見高大的喬木。經濟林更少,山產收益幾乎很難見到。

馬鳴坐在前面副駕位上,一路看著,說:“還是老樣子啊!”+米+花+在+線+書+庫+http://bOok.MIHua.NET

http://bOok.MIHua.NET

居思源問:“小馬家在這邊吧?”

“就在剛才過去的那邊山沖裏。不過,全家早就搬出來了。那條沖裏以前人多的時候,有幾百戶,現在只剩幾十戶了。條件太艱苦,不方便,而且沒有經濟來源。早些年,還可以砍樹賣樹,如今木材賣不上價,年輕人又都出去了。清明我回家一看,真可以說是荒涼。”

“這不僅僅是你這裏啊!”居思源體長假與王河他們聚會時,孫浩然還說他準備做一次關於當下農村生活的采訪。農村現在成了候鳥的集散地,除了春節,平時3869部隊守著,婦女們打牌,老人們窩在家裏看電視。你一進村,喊一聲也沒有人應答。田野裏,很難看到人。機械化操作,減少了勞動強度,但也使農民離土地越來越遠。特別是年輕人,最基本的農活都不會了,對土地的情感自然更談不上。想起當年艾青先生的詩:“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自然,艾青先生所指的土地是廣袤的中國大地,狹義地用之於農村的年輕人,則真的是一種無奈。

車子到了桐山縣城,已經快十一點了。

桐山縣委書記李樸的穿著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樸素”,理個小平頭,乍一看,很難想象這是中國的一個縣委書記。接待就在縣委招待所,居思源看了看,這招待所規格不高,倒也清凈。李樸攥著手,說:“居市長第一次到桐山,按我們山裏人的慣例,得在家裏吃飯。縣委的家就是這招待所,市長不會見外吧?”

“招待所好,親切!”居思源跟著李樸進了會議室,會議室也簡樸,正中的墻上掛著條橫幅:紮實奮進,振興桐山。桐山縣委在家的常委都到了,縣長杜世民年齡偏大些,手中夾著煙,一臉的古銅色。居思源一一握手,李樸笑著道:“居市長到這山裏,看這些幹部也都一個個山猴子般吧?沒辦法,長年跟黃土打交道,這麽些年都說走出大山,但真要走出,難哪!”

居思源坐下,喝了口服務員遞上來的茶,說:“好茶啊!”

“野茶。每年桐山這茶的產量也就百十來斤。”李樸繼續道,“桐山是產茶縣,但產量一直不高,也沒品牌。茶葉經濟做不上去。這兩年,我們想了些辦法,也作了些宣傳,茶葉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提升,銷路也基本上打開來了。現在是老百姓催著政府發展茶葉,今年茶園的面積可望達到兩萬畝。最近,常委們都分了點,到各地督察茶園建設。搞工業,桐山沒基礎,我們就搞農業,搞產業化,走桐山自己的路子。”

“這很對。我們要引導農民,但是不是強迫農民。更重要的是讓農民自覺起來。農民自覺了,就不愁我們的農業現代化實現不了,也就不愁我們的農村奔小康實現不了。”居思源又喝了口茶,確實是好茶,甚至,他感到比龍井的感覺更好。但是他沒說,只是道:“一個地方發展經濟必須抓住自身的特色,這就像本和末的關系。丟了本,盲目地發展,到頭來很可能就是四不像。桐山的路子是對的,這說明桐山縣委的思路是清楚的,也是立足實際的。”

華石生插話道:“桐山在近五年的縣級經濟考評中一直處於不太靠前的名次,單純發展農業,應該是個制約。”

李樸馬上接上了話頭:“其實我們也知道工業是發展之本,但是,桐山確實是沒有很好的工業資源可以發展。這些年,我們為著發展工業,也做了大量招商引資的工作。結果呢?我們的開支遠遠大於我們的收益。很多商人來了,吃了,喝了,看了,然後走了。我們並不是不招商,但我們的招商是立足有我們的特色之上。比如今年,我們就招了一個大商,上海的外貿出口總公司來我們桐山開發一萬畝山核桃。這個項目已經在實施,政府也在有限的財力中拿出了三千萬元進行配套。目前雖然看不出效果,財政收入也沒有因這個項目有所增加。但是三年後,山核桃進入產出期,每年可為桐山的老百姓增加收入三千萬元至五千萬元。政府僅農產品加工環節的稅收也可以達到三百萬元以上。這樣的項目,既富百姓,又富財政,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