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走自己的路(第5/9頁)

兩天後,市委召開常委會,市委組織部拿出這次推薦兩名市廳級、三名縣處級後備幹部的實施方案。

過去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市廳級兩名後備幹部的推薦辦法,就是由組織部門把現有的市廳級幹部對照條件,其中主要又是年齡和職務,這樣排下來符合條件並不多,然後由書記拍板,有時連常委會也不召開。縣處幹部由於人數較多,往往也都是書記直接點名,報上去就完成任務了。

這次組織部的方案是把推薦權交給群眾。市委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統計部門抽出專人,負責推薦的具體工作,主要是確定推薦人員推薦票的統計等工作。首先推薦人由四部分組成,每個單位領導和中層幹部各占百分之二十五,機關群眾和下屬企事業職工各占百分之二十五,所有人員均不得由領導指定,而是采取隨機抽樣的辦法。限定時間將名單報領導小組。最後,召開市直及各縣區大會,當場發推薦票當場填寫,投入票箱,由領導小組集體計票統計,結果在報紙、電視上公布。最後提交市委常委會確定,正式上報。

這個方案一公布,引起常委的激烈爭論。首先提出反對意見的是副書記朱化民,他認為這樣一來市委常委會今後什麽事也不要幹了,把幹部工作越搞越復雜。其他常委有的模棱兩可地說了些似是而非的意見,有的幹脆不表態。最後常友連只好將此事暫時放下,下次會議再研究。

會後,賈士貞去見市長邵明。上次常委會上討論那幾個幹部時,看得出邵明的發言還是支持賈士貞的,可這次常委會他一直沒有發言,當時賈士貞的心裏希望邵市長能支持他,特別是朱化民提出反對意見後,如果邵明能夠態度鮮明地站出來支持他,其他常委也許會表明態度的。

賈士貞的到來,讓邵市長有幾分意外,他親自給賈士貞泡茶。

邵明看著賈士貞說:“賈部長找我一定有重要的事吧?”

賈士貞說:“邵市長比我先到西臾幾個月,俗話說,先來為師嘛。我想聽聽領導對我工作上的意見。”

邵明說:“賈部長在省委組織部工作那麽多年,組織工作經驗豐富,我是搞經濟工作的,對組織工作可是一竅不通。我覺得你對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思路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恕我直言……”邵明沒有說下去,看著賈部長,賈士貞想,邵市長也許是人們所說的那樣適合做學問,不知是考慮不成熟還是擔心賈士貞接受不了。賈士貞說:“邵市長請,但說無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沒有現成的路子,大家都在摸索,難度自然不小,我真的希望大家都能提出意見。把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賈部長,你注意沒有,”邵明說,“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難在哪裏?難在上面沒有具體政策,而大多數常委習慣了過去那種靠權力來決定幹部的傳統辦法。而且,賈部長,有些東西應該先在小範圍形成成熟的意見,然後再到常委會上討論。所謂小範圍,我的理解是書記碰頭會,正副書記不事先形成一致意見,大小事情都直接交給常委會上討論,必然不容易形成集中統一的意見。”

“邵市長,我知道你的意見非常正確。”賈士貞說,“可每個書記都有每個書記的工作方法,實際上有關幹部的問題,每次我都先向書記匯報,希望能在書記碰頭會上先碰一下頭,但是常書記認為要麽常委會,要麽是組織部的意見,哪裏來的書記碰頭會,就像今天會上討論的推薦後備幹部的事,我認為我們組織部的做法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過去大家都認為後備幹部是保密的,這個觀念必須糾正。後備幹部有一個監督問題,誰來監督?真正起到監督作用的只有群眾,不是常委幾個人,也不是組織部。”

正說著,賈士貞的手機響了。原來是下臾縣委組織部長說明天他們正式進行直選鄉黨委書記,希望賈部長能夠親臨現場指導,賈士貞說一定爭取去看一看。

誰知邵市長對直選鄉黨委書記很感興趣,他說如果直選成功了,也是對我們目前的間接選舉的一次挑戰。只是他對候選人的產生提出一些疑問。如果候選人由上面指定,又不實行差額選舉,這樣的直選恐怕也是有其名無其實。賈士貞說他對這件事情也想了很久,既然是直接選舉,就必須完全體現黨員的意願,由黨小組逐步推舉候選人,最後參選的候選人必須有半數以上的支部推薦,如果候選人難以集中,應先進行預選,最後按得票多少確定比例,也就是預選中最少保留三名候選人。正式選舉時在三名候選人中由全體黨員無記名投票選舉。

這次談話,賈士貞對邵明更加了解,看來邵明從內心對他們工作還是支持的,至於後備幹部的事,邵明表示找機會和常書記、朱副書記溝通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