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千頭萬緒(第6/9頁)

這個問題沒有不同意見,很快形成決議。但是,賈士貞感覺到朱副書記有些坐立不安,頗有無奈。

接著賈士貞匯報了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就是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高興明。賈士貞說:“關於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高興明同志,應該說他是西臾市委組織部的老副部長,現在五十一歲。從這個年齡來說,進和退都有一定的余地,之所以現在提出變動他的工作,主要考慮他在市委組織部時間太長了;同時從我來市委組織部之後對他的了解,感覺到他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態度不積極,甚至有一種抵觸情緒;此外,他和下臾縣有些幹部的關系比較復雜。我到任第二天,他就給我一批幹部名單,說是原來王部長調走前已經考察過的人選,是準備提交常委會研究的人選。我看了那些人的情況,下臾縣就有八個局長、主任,四個鄉鎮黨委書記,當時我要來了這批幹部的考察材料,那些考察材料明顯太虛假,過分誇大成績,不客氣地說憑那些考察材料,那些人不是提拔當副縣級幹部的問題,起碼要當個市廳、副省級幹部。所以,我對下臾的幹部進行了實地的了解,那些材料與群眾的反映就是天壤之別了。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有些問題是有關部門的事。所以鑒於這些情況,我提議免去高興明同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和兼任的市委老幹部局局長職務。”賈士貞說到這裏,合上筆記本,擡頭看看常書記,常友連目視遠方,像是在沉思著什麽。他又把目光轉到朱副書記身上,朱副書記臉色嚴峻,因為他是分管政工的副書記,賈士貞在此之前曾經兩次向他匯報過這幾個幹部的調整問題。他對調整高興明的工作沒有意見,但是一定要安排副市長或者市人大副主任。賈士貞說副市級領導是省管幹部,那是省裏的事,但是朱副書記說,提拔副市級領導必須市委常委先統一思想後再向省委報告。所以在兩人意見不能統一的情況下,經常書記同意,這個問題提常委會上討論。而賈士貞只講了前部分,先免掉高興明的職務,還沒有提出任什麽職務的問題。會場上一下子靜下來,過了一會兒,朱化民看著常書記說:“賈部長剛才說了高興明同志的職務問題,當然就高興明同志的具體情況來看,在市委組織部幹了那麽多年副部長,年齡也過了五十歲,完全應該調出組織部了,只是對這樣的同志安排的問題,我認為高興明同志幹了那麽多年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安排到市政府,或者人大任副職,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市委組織部歷來都是科長調出的,安排副縣處級,這是常規,也是慣例。至於他有什麽問題,那是以後的事;將來查出有什麽問題,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

常友連看看朱化民,打斷他的話,說:“老朱,你後面的意見可不對了,現在各級黨委都強調幹部不能帶病提拔,發現有問題苗頭再提拔這就是市委常委的問題了。”

朱化民又說:“既然這樣,那就擺一擺再說,又何必在這個時候將他調走呢?”

賈士貞說:“朱副書記,現在群眾認為組織部門高人一等,可我們領導不能這樣認為。老實說,我雖然是省委組織部調到市委組織部的,我對組織部門的優越感,對組織部門的特殊權力,是有看法的。其他部門的同志就不是革命工作了,為什麽組織部門的幹部提拔就要比別人優先呢?我們平時說一些行業的特權,群眾意見很大,那麽組織部算不算行業上的特權呢?我在今天的常委上報告一下,從現在開始,市委組織部的任何幹部都不享有這個特權,組織部的幹部和其他部門的幹部一樣,不應該享有優先提拔的權利。我們這次決定把市委組織部的八個科長位置全部提出來公選,原來的科長公選上的繼續當,公選不上的一律平職調出市委組織部。”

賈士貞的話一說完,常委們就一起把目光投向他,大家似乎不相信他剛才的話是真的。他看著常委們接著說:“我們這次面向市直機關和縣區委組織部公選組織部的科長,參加考試的平均每個崗位達三十多人,最多的崗位居然有五十多人競聘。我們為什麽這樣做?就是讓大家看看,組織部門不是封閉、神秘的部門,只要有才能就可以進。假如說不這樣,按照老辦法,有關系才可以調進來,那找我的人用汽車也裝不下呀!這些人是憑什麽進入組織部的呢?憑的縣市委組織部長的關系!這些人是不是有什麽超人的地方?我看未必。我不能這樣做,我不想要這個權,我把這個權交給大家,讓群眾都來參與推薦選拔。同樣,今後組織部門的幹部要提拔,只有參加公選競聘,比如我們將要進行縣處級領導幹部的公選,原有的老科長不管調到哪個部門,必須和其他部門的同志一樣,在同一起跑線上,首先參加文化考試,只有通過筆試這一關,才能進入下一輪的公開答辯。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將專門向常委會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