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第2/37頁)

第二件大事,自然是古立德剿匪的事。這件事,和王子祥的喪事,關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古立德這次剿匪的目標,是野狼幫。野狼谷的主要區域在洞口縣,古立德要剿匪,必須另外兩個縣配合。所以,他不得不去找烏孫賈。烏孫賈滿口答應,由他來協調另外兩個縣。同時又強調,另外兩個縣只是配合,主要是以黔陽縣民團為主。

既然為主,就一定要選好一個主帥,這個人,自然是王順清最適合。王順清這個人,雖然貪財好色,帶兵打仗,卻不含糊,是最好的主帥人選。一切準備就緒,單等約定時日一到,立即開仗時,意外出現了。王子祥之死,令古立德措手不及。

既然王順清不能擔任主帥,目前代理王順清職務的楊光榮,又似乎不足以擔任主帥之職。古立德不得不臨陣換將,指定民團總指揮官葉世延擔任主帥。

古立德將這一安排告訴王順清時,王順清顯得有些疑慮,卻又什麽話都沒說。

王順清有疑慮是顯然的。葉世延這個人,王順清雖然不十分熟悉,畢竟還是了解。他只不過是黔陽縣的一名武師,在黔陽縣城開了一間武館,以授徒為業。葉世延堪稱當地一代名師,門人弟子,遍布寶慶地區乃至長沙。但一代名師,是否就能領兵打仗?難說。而黔陽的民團,由幾個部分組成,比如洪江汛的五十多名汛兵,黔陽洪江兩個巡檢司的二十幾人,顯然都不會聽命於葉世延。就算民團,洪江民團和黔陽民團,從未協同訓練,由葉世延這樣一個民間人士指揮,本身就是一大問題。

王順清沒有提出這一點,而是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同樣是一個根本性問題:三縣會剿,協同是大事,寶慶府是否派人負責協同?

古立德搖頭表示沒有。王順清明白了,烏孫賈絕對不希望古立德立下這個大功,相反,他希望古立德失敗。這話,王順清自然不會說。

第三件大事,當然是王子祥的葬禮。畢竟是洪江的尊長輩,洪江組成了一個以余興龍為首的龐大的治喪委員會,委員會下面,設立了幾個臨時工作機構。一個機構負責唱七天大戲。其時,恰好長沙有一個戲班子在洪江,王家便請了這個戲班子,又請了寶慶的一個戲班子,兩個戲班子在洪江連軸唱大戲,一連唱了七天。另一個機構負責做法事,他們分別請來嵩雲寺的僧人以及水佛洞的女尼,還請了一些道士,開了兩個場。還有一個機構,負責選墓地。其他還有幾個機構,諸如負責後勤保障之類。

第四件大事,與余興龍有關。余興龍和王子祥,年齡只相差幾歲,兩人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正因為這一緣故,余興龍出任了王子祥治喪委員會的會長。當然,這只是一個名義職務,大概由於自己也到了年齡,自知不久於世,不想太過動情,或者避免見景生憂的緣故,余興龍只是在第二天,去了一次王子祥的靈前。

站在王子祥的靈前,余興龍好一陣沉默,直到臨走時,才說了一句話:“老弟啊,你這是何苦?我不是跟你說過嗎?兒孫自有兒孫福啊。”

正是余興龍的這句話,後世有了很多版本的解讀。

余興龍說這句話的時候,余海風就在他的身邊,一直扶著他。余海風堅持認為,王子祥之死,背後一定有很多內幕,而這些內幕,只有一個人看清了,這個人就是爺爺余興龍。

王子祥下葬那天,持續了幾天的雨,突然就大了起來,甚至比王子祥去世那天的雨還大。天幕之上,全都是黑雲,一陣又一陣的閃電,似乎要將黑色的天毯給撕開,一聲又一聲的炸雷,炸得人心驚肉跳。

因為選定了時辰,王家不好不出殯。而出殯的隊伍,有幾裏路長,最前面擡棺的,已經接近嵩雲山,後面的,還沒有出洪江城。事前準備的所有紙人紙馬,全部被雨濕透,參加出殯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滿身雨滿身泥。

事後,有幾十個人得了重感冒。洪江人因此說,這個老爺子,真是人精,死也就死了,竟然還要鬧出這麽大一場事來。

出殯隊伍中,有兩個人不在,一個是余海雲,另一個是馬智琛。送葬的人實在太多了,這兩個人沒有到,也沒人注意。這兩個人沒有來,是因為前一天晚上受了傷。

王老爺子去世,余家的兩個兒子在這裏幫忙,有事做就做事,沒事做的時候,就守靈。連續熬了多夜,余海雲實在有些熬不住了,便想,反正這裏人多,自己何不趁著這機會,溜回去睡一覺。明天是大出殯的日子,累倒了就不好了。

這樣拿定主意,余海雲走出了王家,往家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