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微言闡廣義 大音希有聲(第2/4頁)

何為生?七葉開口第一問就很逼人,將論道的境界直接起到了極高處。丹道修長生,那什麽是“生”?這是第一問,七葉本人也傳達了一種困惑的情緒。接下來的信息就不好描述了,勉強用聽的懂的現代語言來說是這樣的:生命是什麽東西?你能不能給生命現象下個定義?人、鬼、神、禽獸、草木都是生命嗎?怎樣才能區別有生命與無生命?層層設問在神念中滾滾而來。

這是思想家嘗試回答的哲學命題之一。做為修行人來說,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已經成了一種求證,成了一種天道哲理上的感悟。到了七葉這種境界,不可避免的要面對“存在”的思考,所以他今天開口就問了出來。

七葉最後還傳達了一個信息,是有關佛家修行的:佛家談六道眾生,不含草木,這是為什麽?草木是眾生嗎?七葉顯然仍然沒有忘了論道的緣起,最後這一問談的是果果,果果是草木出身。也許這真是天意吧,同樣的問題風君子曾經苦苦思索了很久,因為綠雪與他之間的情愛與世上眾人不同。這一問直接問到風君子的心裏去了,也是他的破綻之處。可能七葉是無意的,但事情就是這麽巧!

我能在三個字中感受到七葉傳來如此復雜的神念,場中所有的人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只是各人的理解程度與思考方式不同。所有人的表情都在思考,特別是佛門中人。大家都看著風君子等待他如何回答。

風君子從果果手中拿過了黑如意,雙手緊握放在膝上,等眾人的神色平靜下來之後開口緩緩的答了一句話:“有私,生息輪回者為生。”

風君子的語速緩慢,音調比較低沉,聽在耳中隱約有龍吟般的回音。為什麽說是龍吟,因為大家剛剛聽見雷神劍在天空中化出的金色神龍曾發出的一聲長鳴。風君子的話音回聲很響,他使用的是與七葉一模一樣的神通,答一句話伴隨著滾滾神念。看來這演法大會上論道本身也是一種鬥法,修為境界不到嘴都開不了。

七葉的問話境界很高,風君子的答話氣魄也很大。首先他在神念中傳達的第一個信息就是給生命下的定義。這個定義語言看起來只有九個字,解釋起來卻很復雜——

旁觀者能夠區分出完整的主體和客體,能夠復制自我存在的方式,並且重復不斷的繁衍以及進化下去,這種現象就是生命。從語言上來說這是一種勉強接近的表達。當然了,如果換一個非修行人來理解這一句話可能引申出很多東西。比如說生物學家會從脫氧核糖核酸說起,說到基因的自我復制與變異,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生命。如果換哲學家來,可能又是另一種結構方法。但修行人論道只指本源,風君子只答了這麽九個字。

風君子也隱隱約約表達了一種思考——跳出生息輪回,找到終極的存在意義,達到永恒存在的境界,這就是長生。但他在神念當中沒有確定,只是一種疑惑的提示,說明他自己還沒有求證。

風君子也針對七葉最後一道神念問題回了一個明確的神念——草木為生,在眾生之中。之所以草木不入六道,是因為它們隨天地枯榮自我輪回,草木的輪回就是天數的輪回。當著活佛和一幹佛門弟子的面,風君子表達的信息還算客氣,沒有直接說六道是胡說八道。但我感覺他本來就是一個蔑視六道的人,竟然將柳依依這樣一個鬼留在世間封成了山神。也不知道他是怎麽辦到的?

第一輪問答已畢,接下來輪到風君子提問了,他又等了一柱香的時間,還從阿遊手中拿過茶壺喝了一口茶。顯然這一問一答兩句話,場中大部分人需要一段時間接受和消化。又過一段時間他才放下茶壺開口問了三個字:“何為靈?”

這裏再解釋一下論道的規矩,它有點像明清科舉時做的八股文形式。首先用典,然後對方破題,接下來用典者提問。而第一問發出之後,所有的問題都要按照這種格式。七葉問“何為生”,那麽風君子再問也就是“何為靈”這種形式。另外從論道特殊的要求,需要真意相接,對於道的思考不能中斷,要接著上一問繼續深入地展開下去。風君子傳來的神念中,有明顯的質問信息。他這一問的含義並不僅是在設問,也是在反問——

何為靈?現代漢語中生靈是一個單獨的詞,但傳統的漢語單字成詞,生和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靈是什麽東西?生靈、靈魂、心靈,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風君子話語中不展開只問一字,用神念傳達這個龐大的信息。但風君子也明確了,他所問的靈指的是“智慧”。如果沒有靈,那麽也不可能真正有主體去修行悟道。修行,就是這個“靈”的概念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