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梁思王的身份(第3/4頁)

這一下,連詭計多端的唐甜,從容鎮定的方覺閑,全都愣住了。

容肇祖期期艾艾他說了半天:“您……您老……您老就是梁思王……”

梁鬥很好笑地反問道:“我並不太老,是不是?”

唐甜忽然覺得很荒謬。

她自度聰明絕頂,見機行事,卻不料今天居然在一父親面前,說了他兒子老半天的壞話!

人要是旁的還好,卻剛好是名動江湖的大俠粱鬥!

——他是梁鬥也還罷了,而梁鬥也正是梁思王!

原來梁思王是梁王一線嫡傳下來的世族,至北宋時尚在朝握有兵權,但到了南宋,梁系子弟式微,徒具名聲富貴,在朝已無力量,至梁思王時,已十數代。

梁思王本身當然有期世侯的影響力,但在武林中,梁思王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甚至沒有人想到這一向行蹤無定的貴族世胄,居然會武,而且便是最廣交結友,遊戲人間的大俠梁鬥!

而公子襄——梁襄——便是他的兒子!

唐甜這下可沒話說了。

梁鬥向她道:“你也不必難過,你要害襄兒的原因,我可以猜測一二,唐姑娘……唐方的成就,不是妒忌就可以換取的……唐女俠是人間絕色,她在古城一戰,不惜棄家而赴結義神州,不輟不舍尋覓蕭秋水……都不是普通人所能為的,嫉妒,只會害了你……”

唐甜聽著,雙頰發燒,掛下兩行珠淚來。

梁鬥輕嘆了一聲,沒有再說下去,在旁的地眼,卻忍不住合十“阿彌陀佛”了一聲,學嘆道:“女施主,你今番墜人煩惱妄心之劫中矣;還不快快回頭。”忽然睜目,目中神光暴射,喝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唐甜被這一喝,震得一震,眼淚簌簌而下。

接著人也不由自主,對地眼大師跪了下來。

地眼大師與天目神僧,原為南少林寺兩大寺監之一,他兩師兄弟的武功,僅在掌教和尚大師之下,兩人的指法指功,更是一時無儔。

只是在浣花溪畔,跟“權力幫”第三號人物柳隨風一役中,天目、地眼勇奮力戰,雖與和尚大師等先後戮力擊倒柳五,但天目也在是役捐軀,該役中,和尚、方丈、天目神僧俱歿,南少林寺中,便以地眼大師馬首是瞻。

但是武林中在那一陣子的變動,十分動蕩,地眼在當時雄心勃勃,立志要復興少林派,而且借自己在江湖上的威名,來統領各大門派,成為抗金及打擊黑道人物的主力,所以墮入武林紛爭之中,以致跟武當派大永老人蔡無朋主辦當陽擂台,結果一死一受辱。

旋又因勘不破武林中的“武無第二”之心,在燕狂徒、蕭秋水闖嵩山時再度受挫。

惟那次燕狂徒、蕭秋水一老一少離嵩山後,地眼大師亦心灰意懶,離開北少林,既未返福建,卻雲遊各處,在苦行中悟佛道,他在一路上端視人民疾苦,頓生慈悲心,跟以前尚武好殺的性情,已大是不一。

恰好他在路上逢著“一生好與名山遊”的大俠梁鬥。梁鬥一生,喜與市井豪傑相交,放著個“梁思王爺”名位富貴不當,而常存常心,遊歷人間,而又在這段時間內,憑了他偉大的人格,創悟出比“劍王”齊名時更神妙的刀法。

梁鬥本就是通儒學、悟佛道的人,與大徹大悟的地眼一見如故,兩人結伴而行,一路上,在武功上互相切磋,在學問上互相詰摩,相交莫逆,這些日子來,也不知為民間作了多少行俠濟世的善事。

而地眼大師原有的戾氣,亦因佛光普照而除盡。

再加上大俠梁鬥那博大的寬宏,溫和謙沖的胸懷,更使地眼除了作為一個難得的武林高手外,更是一個得道高僧。

所謂“一理通,百理明”,地眼心情遞變,一心不亂,反而能領悟了天目大師所學的指功,以及少林派的幾種絕學。所以地眼大師竟成了少林現存高僧中,唯一諳“多羅葉指”、“般若指”、“阿難陀指”、“金剛指”法的人。

當然,一代奇僧天正大師的“拈花指”,地眼尚不能同時妙悟。

地眼見唐甜跪下,兩鬢秀發卷垂,神情淒傷,楚楚動人,心裏起慈悲念,便柔聲道:“阿彌陀佛,女施主,你今日墮入苦海,全因不曉戒字,而生妄心,而生嗔念,只要能‘戒’,必定可以恢復寧定之心;法性空寂,法相如幻,女施主一定要以金剛之志,破除癡念。”

唐甜擡起淚眼,惶然問:“我敢問大師,我如何戒始?”

地眼道:“一切佛法無不是戒,戒是學佛之根。要常思己過,要心存誠厚,然後要定。定是正定,世人病根,在終日動亂,必須以定來對治,故佛說一切法,無不以慧為導。”說罷合十又道:“戒’如防賊,‘定’如纏賊,‘慧’如殺賊,到未了不防不纏不殺,阿彌陀佛,始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