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請柬(第2/3頁)

“對不起,請您接著講。”

羽取用鼻子吐了一口氣:“那好,我接著講。在折疊回一次元的那個瞬間,y坐標上的位置信息5就被清除了,但x坐標上的位置信息3還保留著。所以我們恢復二次元平面的時候,x坐標上的3依然是3,沒有變化。我的問題是,y坐標呢?”

“我明白了!y坐標有無數個!”回答羽取問題的是等等力。

“非常正確!因為y坐標上的位置信息5被清除了,所以我們在恢復二次元平面的時候,取任何一個y坐標值都可以。也就是說,只要在瞬間將次元折疊,點P只要是在x=3的直線上,就可以任意移動。”

畫面上顯示出一條通過x=3的與y軸平行的直線,點P在直線上來回移動。

“當然,在通常的空間裏是不會產生這種情況的。我們所處的三次元空間突然變成了一條一次元直線,無法想象吧?但是,超空間理論的方程式在各種條件下求解的結果,證明可以把二十四個次元折疊成為一個次元,這就是φ次元。由於φ次元把所有的次元折疊到了一起,不管離多遠都能瞬間移動過去,這種現象叫φ次元移動。”

講到這裏羽取用眼神問大家:聽懂了嗎?

齊藤沒有任何反應,不知道他是聽懂了,還是沒聽懂。

“次元折疊花費的時間很短,短到可以無視能量守恒定律的程度。還有,根據從方程式得出的解,有質量[3]的東西是不能實行φ次元移動的。反過來說,沒有質量的素子則可以實行φ次元移動。”

齊藤徹底失望了:還是聽不懂。

“φ次元移動這個設想,是麻田幸雄在美國的時候發表的,但一般認為實際應用在意識傳輸技術上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直到現在,通過納米機器人傳輸意識,還是在利用基底次元移動進行。”

“既然具有φ次元移動可能性的方程式已經寫在了設計程序裏,是不是可以認為φ次元移動的實用化已經進入了麻田幸雄的視野了?”禦所問道。

“應該這樣認為。”

“他成功了嗎?”

“恐怕成功了。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有了電腦的指數級飛速進化才成功的。”

“利用φ次元移動傳輸意識,跟迄今為止的意識傳輸方式,具體來說有哪些不同?”等等力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羽取轉向等等力這邊:“首先是不需要意識傳輸設備。”

“什麽?用不著意識傳輸設備了?”

“在利用φ次元移動的情況下,距離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是說,不管離開多遠,都可以進行意識傳輸,而且所需傳輸時間接近於零。”

“就像通過電波發送或接收信息那樣,使意識自由地移動?”

“比那個快多了。通常在三次元空間內的移動是不能超過光速的,φ次元移動則不受這種限制。”

沉默籠罩了會議室。

“φ次元移動的實用化是一個具有多麽巨大的沖擊力的事件,大家理解了嗎?”

等等力使勁點了點頭:“那天存在於篠塚拓也身體裏的麻田幸雄的意識,也許就是從某個地方通過φ次元移動進入的。他說是降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不過,”齊藤提出了一個理所當然的疑問,“他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了呢?他的肉體不是已經死了嗎?”

“這個問題嘛,跟我下面要講的第二個功能,即‘意識多重化’是聯系在一起的。”

“什麽?還要講啊?”

“寫入設計程序的有三大新功能,現在已經解析出了兩個,所以我今天的演講也可以算是中期報告。怎麽樣?需要休息一下嗎?”

“不用休息,請接著往下講。”禦所一點兒慈悲心都沒有。

“可以接著講嗎?”羽取問眾人。

除了“可以”,還有別的選擇嗎?

羽取振作精神,繼續講下去。

“剛才的二次元圖表,請大家再看一次。”

畫面上還是x軸和y軸,點P的x軸坐標和y軸坐標分別為3和5。

“剛才我說過,將二次元在瞬間折疊起來變成一次元,點P就可以移動,但是,點P在這個平面不是想移動到哪裏就能移動到哪裏的,只能在x=3這條直線上移動。”

畫面上再次出現了通過x=3的與y軸平行的直線。點P在直線上來回移動著。

“φ次元移動的原理跟這個是一樣的。雖說不受距離和時間的影響,但也不是可以自由地移動到任何一個地方,只能移動到跟φ次元上的值相同的地方。下面講得具體一點。具有φ次元移動性能的納米機器人,我們姑且稱之為φ機器人吧。首先得有φ機器人的存在,而且跟那個地方的φ次元的值相同,意識傳輸才能成為可能。換句話說,只要φ次元的值相同,不管離開多遠,意識都能在瞬間傳輸過去。在這裏,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多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