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第3/11頁)

“責任很大。”克羅夫咕噥道。

“你說的沒錯,”皮克做了一個無所不包的手勢,“有些東西計算機會預先做出解釋,作戰情報中心和聯合情報中心是科學工作領域。另外,世界各地還有消息源源不斷地傳來,CNN 和 NBC 等十幾家電視台持續通過屏幕向我們提供消息。你能接觸任何可以想象到的信息和國防地圖制作室全部的數據庫。這就是說,你將有權使用海軍的深海地圖—那比自由考察能得到的一切要準確得多。”

他們繼續向下走,先後參觀了艦上的購物中心,無人的臥室、會客室和第三甲板上的大醫療區,一個有 600 張床、六個手術室和一個規模龐大空無一人的抗菌急救站。克羅夫設想戰爭時這裏會是什麽樣子。流血的、喊叫的人們,匆匆來去的醫生和護士。她愈來愈覺得獨立號像一艘幽靈船—不對,更像一座鬼城。他們向上回到第二甲板,繼續走向艦尾,最後來到一處寬得足以在上面行駛汽車的斜板。

“這條隧道呈 Z 字形,從艦腹通向艦橋。”皮克說道,“獨立號的設計可以讓一輛吉普車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樓層上活動。海軍也經由這個隧道開上甲板。我們下去。”

他們的腳步聲從鋼壁回響著,令克羅夫感覺像在一座停車場。斜板隧道通到一座大型機庫。克羅夫知道,它至少占整艘航空母艦的三分之一長,有兩層甲板高。機庫兩端的大門打開來,通向外面的平台。淡黃色的燈光與鉆進來的日光混合成一種混亂的氛圍。側邊分布著用玻璃隔開的小辦公室和控制台。單軌帶鉤的懸吊系統掛在頂部,裏面有大型叉架起貨機和兩輛軍用悍馬吉普車。

“一般情況下,機庫甲板上停滿了飛機。”皮克介紹道,“但執行這次使命,只要有停放在屋頂上的六架超級種馬直升機就夠了。發生緊急情況時,每一架疏散 50 人。艦上有兩架超級眼鏡蛇戰鬥直升機可以迅速參戰。”他指著兩側的大門狀通道。“外平台是升降機,可將飛機升到屋頂上。每台 30 噸重。”

克羅夫走向右側的機庫門,望向海面。海面灰蒙蒙的,一直延伸到空洞的地平線。這一帶很少有冰山。東格陵蘭島洋流讓冰山沿著海岸漂浮,距離這裏 300 公裏外。這裏只偶爾出現雜著淤泥的浮冰。

安納瓦克來到她身旁。“一個包含各種可能的世界,對不對?”

克羅夫沉默地點點頭。

“在你的方案中,是否有關於水下外星文化的資料?”

“我們的數據裏什麽都有,利昂。不過,我首先觀看的是我們的星球。我望進深海和地心,望向兩極,望向空中。只要你還不認識自己的世界,就無法想象另一個世界。”

安納瓦克點點頭:“我想,這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他們跟著皮克沿斜板往下走。它像個巨大的樓梯間,串聯著各樓層。隧道連接一個通向艦尾的底層通道。他們現在處於獨立號的心臟深處。一側有扇艙門開著,裏面射出冷冷的燈光。走進後,克羅夫認出了最近幾個星期通過視訊電話與她通過話的那位女生物學家。蘇·奧利維拉站在實驗桌旁,正與兩個男人交談,他們自我介紹為西古爾·約翰遜和米克·魯賓。

甲板似乎被改造成了實驗室。桌子和儀器像島嶼似的分成一組組。克羅夫看到了水池和冰櫃。兩只相連的大型集裝箱上貼有生化危機的警告牌。顯然是高度隔離區域。中間有個大小像座小房子的東西,外面箍著一個轉盤。安全鋼梯通向上面。粗管子和電纜將箱壁和櫃式設備連接在一起。一個橢圓形大窗子讓人能看到燈光朦朧的內部,裏面好像有水。

“船上有個水族館嗎?”克羅夫問道,“多美呀。”

“是深海仿真器。”奧利維拉解釋道,“原件在基爾,更大一點。這台有扇防彈玻璃窗,裏面的壓力能殺了你,但別的生物卻靠它維生。眼前箱子裏生活著幾百只蟹,是在華盛頓沿海捕捉到,用高壓容器立即運送來的。這是我們第一次成功地讓這種水中生物活下來,至少我們相信已經做到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見到壓力改變的影響,但我們肯定它躲在蟹體內,並控制著它們的行動。”

“真有意思。”克羅夫說道,“但這台仿真器來到艦上不只是因為蟹吧?”

約翰遜神秘地笑了笑。“你永遠不知道鉆進你網裏的會是什麽。”

“也就是一座戰俘營。”

“戰俘營!”魯賓笑道,“還真不錯。”

克羅夫回頭張望。大廳除了門以外,四面封閉。“這裏不是停放車輛的甲板嗎?”她問道。

皮克揚揚眉。“是的。穿過這道門,就來到獨立號後半部了,頭頂上就是機庫。你閱讀過很多資料,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