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奈松,自己選擇命運(第2/4頁)

沙法也跟她講支點學院的事,盡管不多。這裏是另外一個記憶空洞,深不見底,像一座方尖碑——盡管奈松發現,自己總是拒絕不了誘惑,想要探察這個空洞的邊界。畢竟,那裏是她的媽媽曾經居住的地方,盡管有過此前的種種,這一點還是會吸引她。但沙法關於伊松的記憶很貧乏,即便當奈松鼓起勇氣直接問到這個,也收獲不多。他努力回答奈松的問題,但當他這樣做的時候,說話卻總是斷斷續續,臉上的表情特別痛苦、不安,比平時更蒼白。奈松因此強迫自己慢慢詢問這些問題,中間隔上幾小時或者幾天,給他足夠的時間恢復。她了解到的,多數都已經猜到,關於她的媽媽、支點學院,還有災季之前的生活。但聽到這些,對她還是有幫助。

路程就這樣一點點過去,在回憶和試探邊界的痛苦裏。

南極區內的狀況一天天惡化。火山灰的掉落已經不再時斷時續,周圍開始變成一片死寂的風景;視野中的群山、峰嶺和垂死的植物,都用灰白色的線條勾勒而成。奈松開始想念能看見太陽的日子。一天晚上,他們聽到嘯叫聲,應該是一只巨大的克庫薩在外面覓食,好在叫聲離他們很遠。還有一天,他們經過一片池塘,那兒的水面漂了一層灰,已經變成鏡灰色;下面的水安靜到令人不安——考慮到它的來源是一條急流。盡管他們的水壺已經快要空了,奈松還是看看沙法,沙法點頭,警覺地同意。表面看來沒什麽不對頭,但是……這麽說吧。要在第五季存活下來,有準確的本能反應,跟擁有適當的工具同樣重要。他們避過那片死水,活了下來。

第二十九天傍晚,他們到了一個地方,帝國大道突然不再向前延伸,折而向南。奈松隱知到:大道一邊有點兒像是火山坑的邊緣。他們之前已經翻越一道山嶺屏障,它們圍繞著這片圓形的、平整到反常的區域,而且大道沿著古老的破壞區,呈環形延展,在坑的對面繼續向西。不過在圓形正中,奈松終於見證了一處奇觀。

老頭兒噘嘴丘是個嵌套火山坑——就是一座舊火山坑裏套了一座新火山坑。這座很特別,因為它形狀太完美;奈松讀過的書上說,通常來講,外面那個更古老的火山坑會因為內層較新的火山噴發而遭到巨大破壞。而在這裏,外層坑卻是原封未動,幾乎完美的一圈。盡管已經被歲月磨蝕,也長滿了植被。奈松無法真正看到它,因為綠植太多,但她可以隱知得很清楚。內層火山坑更扁長一些,從好遠處就能看到它的閃光,以至於奈松無須隱知就知道這裏發生過什麽。那次噴發肯定溫度極高,至少曾經是,以至於整個地質構造險些自毀。剩下的部分變成了玻璃質地,天然粹煉之後,經過許多個世紀都沒有多少損傷。那座形成嵌套火山坑的火山現在已經沉寂,它古老的巖漿室早已變空,甚至沒有一絲殘余的熱量存留。但曾經在某個時間點,噘嘴丘發生過真正壯觀(又極為可怕)的地殼穿孔事件。

按照灰鐵的囑咐,他們在距離噘嘴丘一兩英裏的地方紮營。黎明之前的半夜,奈松醒來,聽到遠處有尖厲的鳴叫聲,但沙法安撫了她。“我時不時就會聽到那種聲音。”他輕聲說,伴著火堆的噼啪聲。他這次堅持要安排守夜,所以奈松承擔了前半夜。“是噘嘴丘樹林裏的某種東西。它看似並沒有向我們靠近。”

奈松相信他,但那天晚上,兩人都沒睡好。

第二天一早,他們在天亮之前起床上路。在黎明的微光裏,奈松瞪視著他們面前富有迷惑性的、平靜的雙層火山坑。靠近看,更容易看清內層火山坑周圍的石壁上有開口,間隔均勻;有人想讓別人可以進入。外層火山坑的底部卻長滿植被,黃綠色,到處是樹木一樣高大的亂草在搖曳,它們顯然是擠死了該區域所有的其他植物。荒草叢中,她甚至連羊腸小路都隱知不到。

但真正的意外,還在噘嘴丘地下。

“灰鐵所謂的死亡文明遺跡,”奈松說,“在地底下。”

沙法吃驚地瞥了她一眼,但是並沒有提什麽反對意見:“在巖漿腔室中間嗎?”

“也許?”一開始,奈松自己也無法相信,但銀線不會撒謊。她將自己的隱知範圍在這片區域中擴展時,還發現了其他特異之處。這裏的銀線也會反映地表起伏和周邊森林,像其他地方一樣,但出於某種原因,這裏的銀線更亮,而且看似更容易在植物之間、巖石之間流動。它們混合在一起,組成更大、更炫目的細流,匯聚成小河一樣的整體,直到整座遺跡像是坐落在一片閃耀波動的水池裏。她無法分辨出細節,這片區域太大——只能隱知到空無一物的空間,以及對建築的印象。它極大,這片遺跡。是一座城市,跟奈松隱知過的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同。她忍不住回頭看藍寶石碑的方向,它隱約可見,就在幾英裏之外。他們腳程更快,但方尖碑還在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