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地球之歌(第4/13頁)

順著這一思路,我們對獵戶座α進行了光譜分析,初步證實了這一構想,在獵戶座α的表面以下數億公裏,確實存在著一個大量重元素組成的包層,從光譜來看,其中有豐富的碳、鐵、矽、鎢等重元素,很多是我們飛船上所需要的。當然,我們的技術能力尚無法進入恒星內部去獲取這些資源。

現在我們知道,獵戶座α內部的原行星雲團吸收了其部分電磁輻射,也隱藏了它真正的質量。它的質量雖然和它的龐大體積不成比例,但是卻遠遠比地球上所預測的為高。它一旦爆發,可能威脅到六百五十光年外的太陽系。好在目前它尚處於穩定狀態。

在對獵戶座α進行分析工作的同時,我仍在繼續分析著“星雲號”上的資料,逐漸破解了主要的謎團。

“星雲號”是它的時代最先進的飛船之一,速度可以達到0.9c,在二○九二年由美國宇航局從佛羅裏達太空基地發射。船上共有六名船員。但它的目的地並非獵戶座α,而是近得多的天狼星。他們本來的計劃,是在大約十年後到達天狼星,進行約三年的考察後,再從天狼星補充能量後返回。

但由於是新型飛船,技術沒有完全成熟,飛船在進入光速加速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故障,六台發動機之間在協調上出現了問題,一台發動機熄火,雖然速度勉強達到了0.9c,但飛行的方向卻因此偏轉了一個很大的角度:飛船以每秒二十七萬公裏的速度向另一塊天域飛去,再也不可能到達天狼星。

當時,飛船剛剛越過海王星軌道,如果立刻停下飛船,或許還可以挽救,但是發動機仍然有故障,船員們不敢貿然點火,否則說不定會發生爆炸。他們又花了一年多才修好了發動機,此時,“星雲號”離開地球已經有一光年之遠。

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之後,飛船已經消耗掉百分之六十的燃料。現在,“星雲號”可以設法轉回原來的角度,但這將導致速度驟降,要花一百多年時間才能到達天狼星。船員們不可能活著到達那裏,而在此之前的其他飛船必然早已經搶先到達了,那麽他們的遠航將變得毫無意義。他們也可以設法返回太陽系,但這樣做結果更糟:此時他們離開故鄉地球已經超過了一光年,也沒有任何可以借助加速的資源,他們返回太陽系的速度最多只能有光速的百分之一,亦即要花一百年時間才能回家,船員們在返回太陽系內部之前就會老死。請求地球方面的救援同樣不現實,一般的飛船速度最多只有光速的百分之五,同樣要花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到達這裏,而亞光速飛船造價昂貴,工期漫長,飛到這裏也同樣面臨著減速返航等棘手問題。即使地球方面立刻派人救援,至少也要十多年的等待。

因此,“星雲號”上的先驅們懷著滿腔熱血,做出了一個大無畏的決定,放棄返回地球的機會,一鼓作氣,飛向前方。他們沒有減速,而是以光速的百分之九十沖進宇宙深處。如今,在這個方向上,只有一顆明亮的紅星:獵戶座α。這是他們可以到達的最近星體。

在踏上這條不歸路之後,最初幾年,一切如常。宇航員們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受過嚴格的訓練,本來的天狼星之旅預計也要花十多年時間,長時間遠離人群早在考量之中,並設計了相應的心理輔導措施。在這段時間內,人們有規律地生活著,學習,工作,娛樂,有條不紊,緊張而充實。飛船上儲存了相當於一個大圖書館的書籍和音像資料,是足夠人們享用幾百年的知識盛宴。飛船上的三男三女分別結成了夫婦。他們開始有計劃地生兒育女:即使從飛船時間來看,飛到目標恒星也需要三百年時間,這一代人不可能活著到達那裏,必須要後代接班。兩年後,頭兩個嬰兒降世了。

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飛船上,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以每年兩光年的速度激增,而獵戶座α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紅點,終他們一生也不可能見到它變成一個圓盤。這和只需要十年的天狼星之旅完全不同。枯燥的飛船生活和絕望的前景,逐漸讓人們陷入了越來越無法忍受的煩躁之中,甚至精神崩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緊張起來,口角越來越多,毆鬥也不時發生。原來健康充實的生活秩序不復存在。

飛船時間的九年後,一名船員在長期抑郁後自殺了。這件事沉重打擊了其他人的意志,此後,人們開始隨波逐流、尋歡作樂。工作變成了例行常規,知識學習也被放棄了,人們越來越多地沉溺於虛擬遊戲之中。大部分人寧願每天花十幾個小時戴著虛擬裝備,想象自己在地球上的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或者在熱帶雨林中和怪獸搏鬥,也不願意清醒著去面對冰冷的、永遠一動不動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