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入黑暗(第2/10頁)

“但人類最後的希望被葬送了。”孑遺者說。實際上沒什麽好說的,他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麽,但他心底渴望著懺悔,哪怕是對一部電腦,“如果我們不嘗試用黑洞進行引力加速,那麽至少現在還在向目標星系前進。”

“但以不到12%的光速,我們要三百多年後才可能抵達那裏,何況在那裏也不一定能找到宜居的星球。”

“至少我們可以得到豐富的行星物質資源補充燃料和修補船體。”

“您忘記了,以飛船目前的狀況,能撐過300年的可能只有27%,我們很可能根本到不了那裏。”

“我怎麽會忘。”他閉上了眼睛,“但至少這還是有可能的,是一個渺茫但存在的希望。而現在,我們完全絕望了。”

是啊,完完全全的絕望。

2

對於絕望,孑遺者並不陌生。

自他的青年時代以來,某種壓抑窒息的感覺就縈繞著他,仿佛已經預示著黑暗終將降臨。二十三世紀的太陽系,在議會政治的泥淖裏,在行政部門的腐敗與渙散中,一天比一天潰爛下去,一次次復興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後一次似乎有希望的改革,帶來的竟是外行星聯盟的獨立和曠日持久的戰爭。提坦星奇襲、土星環戰役、大紅斑會戰、小行星帶爭奪戰、火衛一墜毀……每次短暫的停戰之後總是更慘烈的戰役。遮天蔽日的星艦在各個世界的天空中燃燒爆裂,一個接一個的太空殖民地在各種核武器、反物質武器或奇點武器的打擊下化為焦土。最後,月球被巖漿吞沒,地球也淪陷在叛軍之手。

那時候人們以為戰爭總算要結束了,太陽系滿目瘡痍,數十億人死於戰亂,但人類最終能挺過去,正如之前的四次世界大戰那樣。想不到,戰敗的一方做出了同歸於盡的瘋狂之舉,他們在殘存的水星基地動用了最後的數百艘戰艦撞擊太陽黑子區域,蓄意引發了太陽的大爆發,本該在數億年間的釋放能量刹那間爆發出來,令太陽體積像氣球一樣膨脹,來自太陽內部的數千度的等離子狂流在內太陽系如洪水泛濫,二十四小時內就淹沒了整個地球。

那個曾如露珠一般的女孩兒,在瞬間就氣化了,正如地球上其他的一百二十億人一樣。

當毀滅的硝煙散盡,留下的只有一顆直徑達一個天文單位的紅巨星,以及海王星軌道上最後殘留的人類基地。此後幾年間,幸存的數千人中又有大半因輻射病而死去。此時,太陽系的任何地方都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唯一的希望,在其他的星系上。終於,剩下的人集合僅剩的優秀頭腦和技術力量,制造了有史以來第一艘能夠以接近光速航行的空間曲率飛船“愛琵斯號”,二十五名船員,帶著人類以及一萬多種重要動植物的基因,飛向宇宙。

但開始光速旅行後只有一個月——按太陽系的時間是十年後——他們收到了太陽系傳來的通訊波段,得知海王星基地在他們離去後的數年間,隨著生態循環系統的崩潰,情況已經越來越惡化,幸存者很快降低到了兩位數,然後是個位數。終有一天,在太陽系方向上一片寂靜,任何頻段都只有微波背景輻射的噪音。於是他們知道,自己是宇宙中最後活著的地球生靈了。

從此,他們孤獨地飄流著,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尋找人類可以棲居的星球,但結果總是失望地離去。

飛船時間二十五年後,終於出現了轉機。在距離地球三千光年外,愛琵斯號所探索的第十七個星系裏,一顆有水和大氣的蔚藍色行星出現在舷窗外,如地球般明麗而溫柔,船員們歡呼起來,流淚相擁。著陸勘探發現,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與恒星距離適中,有陸地、海洋和大氣,直徑、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等許多重要參數都近似於地球。定居的準備工作迅速展開,人們充滿幹勁,期望幾天後就能搬進新的家園,改造海陸和大氣,並根據人和其他生物的基因庫存重新恢復地球生物圈。

但進一步的測量卻給人們當頭一棒:這顆行星的軌道實際上是極為狹扁的橢圓,近日點為0.8個天文單位,遠日點卻高達7.5個天文單位。目前行星處於接近其恒星的溫暖時期,但大約半年後就會逐漸遠離它的太陽,很快會徹底冰封起來,不僅海洋封凍,就連大氣層也會被凍結在行星表面,根本不可能維持生物圈的存在。

經過反復的計算和論證,決策層放棄了殖民計劃,下達了離開這個星系的指令,但許多船員太渴望結束漂流的日子,返回久違的大地上生活,他們認為這是艦長和高級船員企圖奴役他們的陰謀,要求繼續殖民工程,要求被駁回後,竟發動了偷襲,企圖劫持飛船。

於是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場戰爭,二十五個人參戰,五個人活了下來。飛船的空間曲率引擎遭到了難以修復的損壞,從此只能以大約12%的光速在漫漫太空中緩慢爬行。相對論效應不再顯著,船上的時間流逝與外界相差無幾,對於船員來說,速度不只是以往的九分之一,而是千分之一,他們甚至無望在有生之年抵達下一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