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審判蕭瀛洲(第4/10頁)

大停滯中,有人開始懷念21世紀初的那20年,將其稱為人類300萬年來真正的黃金年代。他們說,那個時候,鐵族尚未誕生,人類科技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頂點;他們說,那個時候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和平年代,地球上有戰爭的地方屈指可數,而且規模都很小,遠遠不會危及整個人類的存在;他們說,那個時候,人類已經戰勝了諸多疾病,人均壽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他們說,那個時候,人們充滿激情,對未來充滿期望;他們說,那個時候,也沒有無能的地球同盟,各個國家在聯合國的旗幟下,協商解決問題,有什麽紛爭,大家都舉手表決。

當然有很多資料都能推翻21世紀初是人類的黃金時代的說法。人們發明並傳播這種說法,並不是因為他們相信,而是對眼下莫名其妙的停滯表示不滿。

怎麽走出大停滯呢?各種專家也給出了數量眾多的方案。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星辰大海”。該方案的主旨就是像昔年哥倫布為歐洲人找到了美洲,開啟大航海時代,進而開啟工業革命以及近現代一系列歷史事件一樣,開啟“大航天時代”,進而開啟新的科技革命。第一個目標,當然就是地球的孿生弟弟——火星。這才有了2058年的登陸火星行動,以及之後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太陽系探險、考察與移民。

在艦隊出發四天後,他召開了第一次遠征會議。會議室設在珠穆朗瑪號上,主力戰艦的艦長親自參加,其余戰艦的艦長以虛擬形象參加。會議一開始,蕭瀛洲提出了一個問題:此次遠征火星,執委會只有一個平定叛亂的模糊命令,打哪裏,用什麽武器打,打到什麽程度,什麽程度的損失是可以接受的,打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全都沒有明確的說法。“執委會的意思,是讓我們自己定。”蕭瀛洲說,“召集大家來,就是想聽聽各位艦長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那還用說?把火星炸個稀巴爛就行。我操他媽的,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麥金利號艦長弗雷德·赫希奇一如既往地直白與粗俗。

厄爾布魯士號艦長斯坦尼斯拉夫·薩維諾夫道:“我只希望他們能派出像模像樣的艦隊來,與我們在太空裏戰個痛快。只可惜他們沒有。”

“萬一鐵族有什麽我們所不知道的武器,那就糟糕了。”阿空加瓜號艦長查利·薩維奇小心翼翼地說。

斯坦尼斯拉夫艦長拊掌笑道:“要是真有,那就再好不過了。不管來的是什麽,厄爾布魯士號一炮下去,嘩,什麽都沒有了。”

弗雷德艦長急了:“給老子留點!別讓我去打運輸船。”

“中國有句古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做好自己的工作,比什麽都重要。”珠穆朗瑪號艦長薛飛說,“然而,我們對於火星鐵族所知有限,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蕭瀛洲看著四個主力戰艦艦長——他們的觀點和說法跟自己先前猜測的基本一致——說:“戰略上盡可以藐視敵人,這體現的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信心和勇氣。但在戰術上,必須謹慎,不能出一點兒岔子。當然,勇猛果敢,堅韌聰穎,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次會議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獲。會議後,整個艦隊重新安排了隊形,實行全方位的靜默飛行,斷絕所有與外界的通信,盡可能地隱藏艦隊的行蹤。然而,17天後,當遠征艦隊在靜默中抵達那片“死亡之海”時,蕭瀛洲發現,自己之前精心安排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05.

蕭瀛洲坐在旗艦珠穆朗瑪號艦隊指揮室,靜靜地看著指揮平台上方,整個艦隊的實時立體投影細節逼真得甚至能看到每艘戰艦上每個人的活動。統計數據顯示:25644名艦員處於睡眠狀態,3226名艦員處於工作狀態。

這時,遠征艦隊位於距離火星9600萬千米的空域。整個艦隊呈雙M隊形排列,左右寬12萬千米,上下厚10萬千米,前後長18萬千米。M的四個尖兒分別是太空戰列巡洋艦赫拉克勒斯號和赫維德奧佐號,兩艘航天母艦厄爾布魯士號和阿空加瓜號。旗艦珠穆朗瑪號位於M中間那個下凹的點上。麥金利號在旗艦的後面,負責艦隊的後衛工作。其余戰艦:馬丘比丘號、庫庫爾坎號、芝加哥號、天津號、開普敦號、悉尼號、喀麥隆號、雅典號等18艘各種型號、各種用途的太空戰艦都在各自的航線與位置上。

這樣的安排不是沒有原因的。查利艦長以審慎著稱;斯坦尼斯拉夫艦長只是單純地相信火力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千方百計成為厄爾布魯士號艦長的原因;而弗雷德艦長則是純粹地想毀滅一切,蕭瀛洲覺得還是把他放到自己身後放心一些。當然,這樣的安排讓弗雷德艦長大發雷霆,找蕭瀛洲總司令爭論了半天,最後才以“到火星以後放開手腳讓麥金利號大幹一場”的許諾,讓弗雷德艦長悻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