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引狼入室(上)

南直隸,蕪湖,長江之畔,丁家洲

滔滔江水拍打著被血水染紅的堤岸,獵獵秋風吹散了多日縈繞不去的硝煙。放眼望去,不計其數的兩軍屍首,以及數百艘殘破的戰船殘骸,正在江面上起起伏伏、載浮載沉,零星還有裊裊的余煙冒出。

一場雙方動員兵馬十余萬眾,戰船逾千艘的大會戰,剛剛在這裏宣告結束。

但東西兩軍從開戰到結束,總共僅僅歷時不到四十八小時,就以東軍丟盔棄甲而告終。

事實上,由於一路上都在各處分兵留守,掃蕩地方的緣故,當進抵蕪湖的時候,西軍主帥盧象升手頭不過五萬余兵力。而駐防蕪湖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麾下的東軍卻有七萬之眾。

粗看上去,此戰貌似是西軍以少攻多,風險頗大,但實際情形卻完全是兩碼事。

西軍的盧象升雖只提兵五萬,其中的戰兵卻有兩萬多人,還有作為殺手鐧的三千鐵騎,只是在水師方面較弱而已。不過,此戰乃是以上遊伐下遊,並非渡江南征,而且進軍路線的沿途皆是江南富庶之地,大軍所需的一切糧秣都可以就地征集,無需依靠船只從後方轉運,因此水師的重要性並不那麽顯著。

而東軍的呂維祺雖有七萬之眾,其中真正像樣的戰兵不過一萬余人,騎兵更是只有寥寥數百,其余皆是臨時征集來的烏合之眾。除了長江水師稍強於西軍之外,剩下的簡直一無是處。

沒辦法,畢竟西軍的行動是精心策劃、蓄謀已久,而東軍卻是倉促應戰、左支右絀。

更重要的是,對於西軍來說,此戰乃是“以正討逆”,擁有大義名分上的絕對優勢。

——崇禎皇帝不管再怎麽治國無方,畢竟也是毋庸置疑的皇明正統,中國傳統的忠君思想,終究不是那麽容易消磨掉的。雖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比如這江南東林黨的士人們就多半都是嘴上忠義無雙,胸中的忠心卻一毫也無。但忠君愛國的話說得多了,不少人也就搞得連自己的信了。

畢竟東林黨上下去年還在吹捧崇禎皇帝是“聖人再世”、“天降聖君”,如今卻不但翻臉擁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魯王次子當什麽“永和帝”,惹得天下朱明宗室罵聲一片,迄今沒有任何一個藩王願意承認這位永和帝的皇位,眼下甚至還要跟崇禎皇帝這位“聖君”刀兵相見,怎麽看都是喪心病狂,在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無論南京朝堂上的東林黨大佬們如何舌燦蓮花、顛倒黑白,硬是把前不久還在滿口稱贊的崇禎“聖君”給描述成十惡不赦的魔王再世,但是以古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在底下還是有很多人的腦子怎麽也轉不過彎來。當然,就算腦子轉不過彎來也不打緊,反正這年頭的忠君愛國思想也就是那麽回事,當兵的軍漢們只會更關心自己的口糧和餉銀。只要給足了軍餉,哪怕公開說要他們扯旗造反殺皇帝,也是一點都沒問題。

但問題是,這執政南京的東林黨,素來就最最看不起粗鄙武夫,平日裏發一文錢的犒賞都要肉疼萬分,恨不得這些下賤兵卒整日喝西北風就能過活。哪裏舍得讓他們吃香的喝辣的?於是,蕪湖這七萬東軍之中,只有主帥兵部尚書呂維祺的一萬多嫡系部隊,能夠領到五成到七成的軍餉,然後再靠劫掠鄉民補齊剩下的缺口。至於其余的雜牌軍,則多半都是剛剛征集起來的壯丁,訓練程度和戰鬥力都讓人絕望,軍械裝備更是跟乞丐的打狗棒仿佛。還有一些地主縉紳的鄉勇團練,論訓練和戰鬥力倒是還不錯,可惜就是不太聽從軍令。而傳統的大明衛所兵就更是別提了,基本都早早地退化成了農奴,武器也普遍朽爛不堪,後勤更是一片混亂,甚至有不少軍戶連口糧都要自備,結果還沒走出金陵地界,就已經有餓死的了。

所以,在抵達戰場之後,呂維祺根本不敢把手下這幫烏合之眾拉出來野戰,只是讓他們死守營壘不出。可由於西軍是沿著長江兩岸水陸並進,所以東軍也不得不在長江兩岸同時立寨布防,進一步分散了兵力。

久經沙場的盧象升在稍作試探之後,便敏銳地察覺到了對手的外強中幹,並且從容布置了破敵方略——先是假意以水師攻擊東軍的丁家洲水寨和江北大營,吸引呂維祺的注意力。然後集中全部的戰兵和鐵騎,對東軍的江南大營發起摧枯拉朽的總攻擊,在短短兩個時辰之內,就成功地把東軍營寨燒成了一片火海。

驚聞南岸潰敗之後,呂維祺趕忙提兵渡江來援,親自披甲執盾、手握寶劍站在船甲板上督戰,可惜為時已晚。倉促登岸的東軍,先是被己方潰兵沖得陣腳大亂,隨即又被盧象升親自率領的精銳騎兵打了個對穿——西軍雖然也以在湖廣招募的新兵為主,但好歹是有不少從北方戰場一路轉戰帶過來的老底子,此時被盧象升這個著名的勇將帶領,對付江南這些只能欺負鬧事農民的弱旅,自然是摧枯拉朽、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