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一)

第一個瞬間:崇禎皇帝的憂郁

崇禎四年十一月,北京,紫禁城,深夜

十一月份的北京城,已是到了一年中極寒冷的時節了,本來已是極冷了,這些年天象又不好,夏日裏連月不雨也屬尋常,這冬天自然就更加寒冷了,滴水成冰也不是說說的。全城街道上一片冷清寂靜——北京城是有夜禁的,初更後一般人就不可在街頭出行了,否則被五城兵馬司的差役給捉了去是要挨罰的。

而作為大明帝國的核心中樞所在。紫禁城內的規矩更是森嚴,各處宮室的大門一律緊閉不說,就是火燭也大都熄滅,紫禁城中黑壓壓一片,唯有乾清宮一帶依然燈火通明——這裏便是明朝皇帝日常辦公和起居的地方,當今天子朱由檢極其勤政,像這樣批閱奏折工作到深更半夜乃是常事。外面雖是深夜苦寒、冷風刺骨,卻仍有許多太監侍衛昂首站立於宮室外廊兩側,隨時等待裏面一聲呼喚,就能馬上為之四處奔走。

此時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虛歲剛剛過二十二歲,登基即位已有四年,雖然在後世的歷史書中他是個悲劇人物,但在當時,尤其是剛剛登基為帝那幾年,朱由檢在朝堂和民間的聲望還是非常高的,以至於被吹捧為“聖人出”——想想看,從他的曾祖父嘉靖……甚至更早一點的正德開始,明帝國連續若幹代皇帝,按照東林黨一幹文人的記載,居然沒一個是精神正常的:要麽是酷愛遊山玩水外帶封自己做大將軍;要麽一心修道求長生;要麽就是幾十年不上朝,還專門跟大臣對著幹;再或者就是個吃丹藥吃死了的短命鬼;到上一代的天啟皇帝則還要更誇張:居然不管朝政,把一切政事委於親信太監之手,自己專愛做木匠!

相比之下,當今的崇禎天子朱由檢不好色,不懈怠,每每處理國事到深夜,雖然成效具體如何,在短時間內似乎還看不出來,可光是這份勤勉姿態,也足以讓受夠了懶惰皇帝的大臣們激動不已了——他們這些“賢良忠臣”們熬了好幾十年,總算攤著一個“敬業”的皇帝啦!

更何況,這位年輕的崇禎皇帝在上台之後不久,便無聲無息解決掉了權勢滔天的九千歲魏忠賢,手段幹凈利落,給滿朝士大夫出了一口惡氣,怎麽看都像是個有能力,有魄力的中興之主。

掃清邪惡的閹黨之後,這位少年天子又組建了一個全新的東林黨內閣,讓朝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眾正盈朝”之景象。還撤銷掉了東廠這個特務機構,以此來表示對東林君子的道德操守的全方位信任。一時間贏得士林一片贊譽,稱其為堯舜再世……雖然“眾正盈朝”的大明朝廷這兩年似乎沒出現什麽盛世景象,反倒是天災不斷、邊防崩潰,連續被東虜打到北京城下,陜西、山西一帶的流寇也是越鬧越兇,給皇帝的聲望稍微帶來一定影響。但靠著士林的竭力吹捧,這位皇帝的“英主”光環暫時還沒有完全褪色。

不過,即便如此,眼下的崇禎皇帝也已經過得十分愁苦,雖然還是一個才二十多歲的青年人,他的鬢角邊上竟然已經出現了幾絲白發。但總體而言,此時的崇禎皇帝至少還有繼續勤政的動力,對大明王朝的未來還沒有失去信心——此刻,朱由檢才剛剛在燈下批閱完一疊奏折,示意旁邊小太監抱下去,明日一早就要發往內閣讓閣員們副署。他本人則有些輕松的伸了個懶腰,喝了一口茶水。

“……皇上,已經醜時了,該歇息了,要保重龍體啊!”伺候在旁邊的大太監曹化淳提醒道。

“……不必多言,曹大伴,朕再看一會兒奏章。”崇禎皇帝毫不在意地答道。

曹化淳嘆息一聲,轉身端上來一碟桂花糕,說是皇後娘娘知道萬歲爺每每操勞國事到深夜,親手制作了這些小點心,企盼萬歲爺多多保重龍體……崇禎用了幾塊,眼睛卻又落到桌旁另外一疊高高的奏章上。

對於很多皇帝來說,批閱奏章屬於辛苦活兒,但崇禎皇帝登基的時間還不算太久,對於這項工作還沒有徹底厭煩——現在的朱由檢還好像一個勤勞老農民,見不得地裏有雜草。不管多累,每日的奏章必定要處理完畢才肯就寢。所以只略微休息了一下,這位年輕的皇帝又開始投身於無窮無盡的案牘工作之中。

——照例是先翻看“引黃”和“貼黃”,那是通政司預覽官員們寫的關於奏折內容的介紹以及綱要,皇帝根據這些內容來判斷哪些奏章屬於緊急事務,必須要盡快做出回應,而哪些奏章不過是常例故事,可以不理會或是拖一拖。其中有關軍事方面的“塘報”,歷來都是朝廷的重點關注目標,凡有關軍務之時,下面總是以最快速度報上來的,崇禎皇帝以前在批閱奏章時也總是優先尋找塘報。只是最近他有點怕看見這方面的東西——報上來的總是戰敗,民變、兵變……幾乎每一份塘報都是一個窟窿,需要朝廷拿出大批錢糧物資去彌補,而且即使投下了巨額的錢糧物資,也未必能補得上。而皇家的內庫卻已經快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