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大結局(第3/5頁)

面對大夏的全面進攻,歐羅巴帝國實在沒有足夠的底氣,敢於開戰,將整個帝國拖進戰爭的泥沼之中。

至於道森皇朝,則巴不得在一旁看戲。

歐羅巴帝國的組建,等於將道森皇朝徹底排除在歐洲體系之外,讓傑克很是受傷,比被大夏壓過一頭,還要氣憤。

這種時候,傑克不踩上一腳就不錯了,哪裏還會伸出援助之手。

兩大帝國一旦開啟全面戰爭,那就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了,短則一兩年,長則怕是要持續數年之久。

這對道森皇朝的再次崛起,是個絕佳機會。

傑克也想不明白,大夏為何會頭腦發熱,選在這個時候,突然對歐羅巴帝國開戰,“還是年輕啊,沖動。”

對大夏的那位攝政王,傑克不僅又小看了一分。

有小道消息稱,大夏之所以在此時向歐羅巴帝國宣戰,正是這位攝政王的主意,目的就是想通過一場史詩戰役,真正確立在大夏的權威。

……

九月五日,有點慌了神的歐羅巴帝國,派出以凱撒親王為首的使節團,緊急趕到京師,試圖調節雙方的戰爭爭端。

他們也擔心,大夏的這位攝政王年輕氣盛,真的不惜發動全面戰爭。

因此,歐羅巴帝國希望,用談判來消弭戰爭。

一開始,大夏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擺出一副絕不談判,只在戰場見真章的架勢,讓凱撒等人心驚不已,在京師四方館坐立不安。

為了緩和沖突,凱撒想到一人,那就是原聯邦總統,現任大夏帝國資政閣掌印大學士陳老,請他代為從中斡旋。

陳老是攝政王的核心顧問,還是能說上話的。

顧念舊情的陳老,抹不開面子,再次充當了一回說客,終於說動大夏攝政王,勉強同意開始雙方的談判。

即便如此,大夏一方也是咄咄逼人。

大夏鴻臚寺卿張儀,代表朝廷,對歐羅巴帝國的使節團提出罷戰的兩個條件——割讓西伯利亞地區以及西非地區。

凱撒聞言,眉頭緊鎖,大夏還真是獅子大開口。

單以領土面積論,大夏要求割讓的兩大地區,占據歐羅巴帝國一半以上的領土。僅西伯利亞地區,面積就比整個歐洲大陸還大。

當然,西伯利亞地區地廣人稀,戰略價值遠大於實際價值。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西伯利亞地區的油氣資源,是支撐歐羅巴帝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也是歐羅巴帝國最難以割舍的一點。

至於西非地區,則是歐羅巴帝國在非洲的一個重要支撐節點。

一旦割讓西非,歐羅巴帝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勢必要驟降,形成大夏一家獨大的格局,未來怕是連南非地區也要保不住。

也就是說,無論哪一個地區,對歐羅巴帝國而言,都沒有割讓的理由。

做不了主的凱撒,只能請示帝國。

接下來的一周,雙方代表團開始展開艱苦卓絕的談判,另一邊,大夏軍卻沒有停下進攻的腳步,在戰場上咄咄逼人。

在北亞,鳳翔軍一路向烏拉爾山脈挺進。

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介於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鳳翔軍挺進烏拉爾山脈,切割西伯利亞地區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相反,因著此前的歐洲大戰,在羅曼諾夫王朝時期,為了攻打日耳曼王朝,羅曼諾夫大軍集中在東歐平原,在西伯利亞的駐軍,近乎為零。

零星的駐軍,還是在地圖歸零之後。

在此之前,十倍面積的西伯利亞,別說駐軍了,通訊都是一個大問題。

這就給了大夏軍以機會。

大夏軍的進取,讓歐羅巴帝國陷入更大的被動。

九月十五日,大夏南亞第一集團軍以及第二集團軍,跟著挺進歐羅巴帝國的原凱撒王朝地區,直接攻擊歐羅巴帝國的腹地。

西亞第一集團軍以及第二集團軍,也在邊境摩拳擦掌。

看情況,大夏這是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了。

一時間,歐羅巴帝國陷入空前的大危機之中。

危急關頭,在對戰爭做出全面評估之後,歐羅巴帝國終於做出妥協,願意割讓西伯利亞地區,以此換取長久的和平。

曼施泰因也是火眼金睛,知道大夏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拿下西伯利亞地區,真正實現亞洲一統。

至於西非地區,不過是大夏為增加談判籌碼而增加的附屬品。

真要對西非有意,大夏早在去年,就可趁著歐洲大亂戰之際,自行發兵拿下,又怎會等到現在。

果不其然,大夏同意了歐羅巴帝國的條件。

十月一日,雙方正式簽署《烏拉爾條約》,歐羅巴帝國以割讓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為條件,換來大夏五年之內,不對歐羅巴帝國動武的承諾。

條約生效的那一刻,意味著亞歐非大陸,將迎來一段長時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