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勝回上 狐龍貽化石丶大解脫 返八行珠八行傳十世 信隆宗盈古江逢孝嗣 政木大全辯論引和漢(第2/4頁)

請看此乃狐龍之化石。”信隆聽了很驚訝,忙問:“何為狐龍?”孝嗣說:“白狐經過千年修煉,積的功德多便可化為龍,稱之為狐龍。雖想將這政木狐之事給您講講,但話長,一時難以盡述。”那兩個武士聽了也一同向前對孝嗣說:“政木大人,與您初次見面,卑職是館山城的頭領江田九一郎宗盈、畑夏作通豐。最近根據國主的旨意,從廳南調來駐守館山。為查點神社佛閣的古代記錄和寶物,今日來到此寺,不料與武田大人相會,今又遇到您,實令人高興。不僅如此,還耳聞目睹了狐龍的化石,十分幸甚。”孝嗣答禮道:“對江田和畑二位大人早有耳聞,不料在此相會,實三生有幸。有關這化石之事某想與此寺的住持面談,請您給說一下。”宗盈表示同意說:“知道了。請至客室敘談,武田大人也請吧。”他這樣地邀請,畑通豐便在前邊帶路。於是政木便跟著信隆、宗盈,帶領彼此的隨從進入寺內。沙彌們從旁聽了忙著跑去報告方丈。他們走後,附近的莊客都跑來觀看從天上墜落的石頭,廟內不少小和尚也出來觀看,所以觀者如堵。

且說政木孝嗣在武田信隆、江田盈宗、畑通豐等帶領下,先看了廣常墓,果然在山腳下石洞內。那是一座無名的小五輪塔,已頹圮了一半,剩下的還不足二尺高,塔上長滿了青苔,已看不清塔基。

孝嗣憮然禮拜,稍過片刻他開口道:“昔日的上總介廣常是本國的次官,是擁有兩萬騎的大將。然而被斬首國亡,子孫斷絕,至今前來觀看者,只能見到半截的五輪塔,不是十分可悲嗎?世間相將在其有權有勢之時,門前是車水馬龍。倘若離職則門前冷落,可張網捉雀。誰能避免這榮枯得失之理?”信隆、宗盈、通豐聽了也都一同嗟嘆。來至寺院的殿門,執事僧急忙出來迎接,讓至客室,孝嗣是主客,坐在上座,宗盈和信隆在其左右,通豐坐在下座。看茶之禮畢,住持出來與之相見。當下江田宗盈向住持引見了孝嗣,並說了化石之事。孝嗣便對住持道:“方才在此寺門前天降狐龍化石,是表示與我有關系的白狐壽終。”他便接著說了政木老狐之事。它為了報答受孝嗣母之舊恩,於前年夏天在前面的山岡用妖術救了孝嗣無辜的死刑。當日它的功德圓滿,變成狐龍從不忍池升天,已有三年,今在此國見到了它的壽終。他說完後接著說:“這件奇事除我之外,當時犬江親兵衛也曾親眼見過,狐龍的預言果然不差,不是一件大奇事嗎?”賓主聽了他的詳細敘述,都一致稱奇。

當下孝嗣又說:“關於此事我有個請求。想把這塊狐龍化石埋葬在此寺,並築個冢,費用待我回到大田木城後,一定送來。”住持聽了說:“此事貧僧明白,但是此寺有上總介廣常的五輪石塔。昔日在近衛院天皇時,妖狐變做宮中的玉藻夫人,煩擾天皇,於是便下詔請天文博士(1) 加茂泰親除妖。妖狐抵擋不住,逃至下野的奈須野藏了起來。於是又詔三浦義明、上總介廣常、千葉介常胤等去奈須野獵狐。那妖狐被廣常用箭射死,化做一塊毒石。世間稱之為殺生石。彼此雖然不同,但是將政木狐的化石埋葬在此寺,廣常的亡靈一定會感到不安。將如何是好?”孝嗣聽了說:“長老之言差矣。那九尾妖狐玉藻夫人的小說,是稗官者流模仿最近由明船帶來的《封神演義》之新作。本來並無其事,然而載於最近出現的《下學集》中。

另外在能樂的謠曲中有劇名為《殺生石》之作。當今的世俗好奇,聽到傳說就認為有此故事。那奈須野的毒石乃砒霜、信石之類,純屬附會。即使有此事,那玉藻乃妖物到處害人,而政木狐是仙狐。它對世上有功。廣常怎會不知此理?他如果有靈決不會厭惡。長老請放心。”聽他這一解釋,住持搔著頭說:“貧僧學疏才淺,一時失言,請大人海涵。”宗盈忙把話拉過去說:“政木大人說得極是。長老也是出家人的本性,不掩飾錯誤,乃人之所不及,都令人欽佩。把那化石拉進來埋上,所用的民夫,由卑職吩咐莊客們妥善處理。”住持和孝嗣聽了都很高興,趕忙稱謝,談妥後住持便告辭退下。

登時執事僧又吩咐沙彌看茶獻果,信隆很欽佩孝嗣之才,他問道:“大全大人雖然年輕,但對玉藻狐這類事,談論起來就是老儒亦莫能及。狐龍之事一定有出處,但不知載於何書?望乞示教。”孝嗣道:“有關狐龍之事,日前犬江親兵衛曾發現它的出處,據說出自《奇事記》。按此事載於《淵鑒類函·狐部》,原以為是無稽之談,今可解此疑。”信隆聽了點頭道:“確實該多看書,若無如此博識之教,誰能知道狐龍之出處?實令人高興。然而關於狐龍升天之事,尚有所不解。曾聞義實老侯爺在年少時,於結城陷落之日想逃往安房,在相模的三浦海邊找船,曾見到白龍突然從海中升起登上天空。龍乃鱗蟲之君,其德比做王者。源氏素有金德,色以白者為貴。因此義實主君,至安房後不久,便為神余舉義旗,斬殺了逆臣山下定包,討滅滿呂、安西,並吞了安房四郡,進而征服上總,有賢君之名。其子義成主君更是青出於藍,聲望益高,遂使上總人無不臣服,並平定了下總半國,如不是施行善政,百姓怎能把他看作是堯舜?國主確是一位仁義善良之君,如今諸侯雖多,但與他不能比擬。何況更有許多如八犬士和你這樣英勇的良臣。再想到又有那白龍之瑞,因此能取代足利氏為天下之連帥者,非裏見氏莫屬。可是不然,竟只領有東南一隅偏小的安房、上總,此外除下總的半國再無地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