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安倍仲麻呂(第5/17頁)

然而,為人臣子者,豈有追究皇上之理。貿然責難,恐有叛亂之意味。

事情至此,若要論責任歸屬,也只能惟楊貴妃、楊國忠及其親族是問了。

“如今,國政紊亂,皇上難安。我們理當順天應人,為了國家百年大計,依法懲處貴妃和楊國忠等人,不是這樣嗎?”

將士們高舉拳頭,齊聲吶喊響應。

陳玄禮將上述說法寫成奏折,遞交東宮宦官李輔國轉呈皇太子,再由皇太子上奏玄宗皇帝。

皇太子手握奏折,正在思量之際,吐蕃遣唐使者二十一人,正巧路過此地。

吐蕃使者一行,也因叛亂而缺糧,他們正想投訴此事,因而喚住楊國忠坐騎。

不知是見機而作,抑或忍無可忍,將士們乘機吶喊:

“楊國忠偕胡虜謀反了!”

群情激憤之中,有人拔出腰劍,有人搭箭上弓,起哄騷動。

其中一人射出箭枝,正中楊國忠馬鞍,兵變於焉開始。

拔劍出鞘的部分將士,蜂擁向前突襲楊國忠。

受到驚嚇的楊國忠,策馬疾馳,躲進了馬嵬驛西門之內,將士們繼續追趕,將他拉下馬來。

楊國忠當場被活生生剖腹、砍頭,身首異處。

與此同時,他的子女們也被殘殺殆盡,貴妃長姐韓國夫人、次姐秦國夫人哭號逃跑之際,均被追捕,慘遭刎首。

禦史大夫魏方進,親眼目睹慘絕人寰的這一幕。

他大聲喊叫:“眾將士,為何要殺害楊相國?”

話猶未完,也被失控的將士們團團圍住,慘殺斃命。

據說,叛兵撤離後,現場肉塊橫陳,完全無法判斷到底是人體或什麽東西。

官拜門下省知事的韋見素,聽說叛變,大吃一驚。

他才步出驛站,也馬上被叛兵所包圍,亂劍刺殺。

韋見素倒臥在地,頭遭重創,腦漿並鮮血直流,最後因有人呼喊:“這人殺不得!”方才保住一命。

將士們把馬嵬驛圍得水泄不通。

玄宗皇帝雖然人在驛站屋舍內,畢竟還是察覺到了外面的騷動,詢問左右臣下究竟發生何事。

“陳玄禮叛變,把楊相國殺了!”左右據實以告。

當時,我也在驛站之中,聽聞此言,才知道外面發生了大事。

皇上手拄拐杖,毅然走出驛站大門,下令解散,陳玄禮所率六軍,卻不受令。

由門內往外看,映入眼簾的,正是宰相楊國忠的首級,被刺掛在一名將士的長矛尖端。

貴妃姐姐們的首級,都被高高刺舉在長矛之上。

劉榮樵也在場,他的長矛尖端高掛著韓國夫人的頭顱。

我心想,或許貴妃正在某處窺看此一情景吧。

驛舍中,掀起一陣不安與動搖的漩渦。

“會不會被趕盡殺絕——”

每個人心中,翻來覆去都是這樣的想法。

即便是我,最後也不免如此作想,自己或許會因卷入異國內亂而客死異鄉,再也無法回歸倭國了,多舛的命運,讓人徒然嘆息。

玄宗皇帝走入另一個房間,再出來後,派遣高力士到陳玄禮那兒,探詢他真正的叛變意圖。

“楊國忠謀叛,貴妃難逃幹系,請皇上立即依法處分吧!”

這就是陳玄禮所提出的要求。

驛舍內的每一人,莫不暗自忖量,如果皇上肯處分貴妃,便能救自己一命了。然而,卻無人敢將這份心思說出口來。

玄宗皇帝看似好不容易才撐住拐杖,差點倒下來一般。很長一段時間裏,他背靠著柱子,滿臉愁苦地思索著。

“該怎麽辦才好?”

皇上仰首,以求救眼神望向我們眾人。

“不,不問也罷。你們心裏想什麽,我再清楚不過——”

此時,皇上近身中有位名為韋諤的官員,提起勇氣向前跨步;他並未建議皇上任何事,只是以沉痛的聲音說:

“伏請皇上速決……”

韋諤五體投地,不停叩頭,最後,額頭滲出了成片鮮血。

皇上見狀,內心似乎深受感動。不過,皇上對貴妃,畢竟情深意切,他的臉色因濃烈的憂愁而整個扭曲變形了。

“貴妃常住深宮,如何知道國忠謀叛?貴妃無罪……”

皇上如此告訴韋諤。

現場一片肅靜,無人回應。

這時,宦官高力士徐徐跨步向前。

“皇上……”他以沉重的聲音輕喚。

高力士是侍候皇上的貼身宦官,長久以來,他隨侍皇上的時間,比任何人都長。

玄宗皇帝的徹心之痛和難言苦楚,他比誰都明白。

這事,皇上自己也了然於心。

“事情已不在於貴妃有沒有罪了。”

高力士眼中流出淚水來。

玄宗皇帝與高力士,兩人均已年過七十。

當時,我也已五十有六了。

“要說無罪,貴妃確應無罪。可是,陳玄禮已把貴妃兄姐全數殺光了。如果被殺者的至親——楊貴妃還隨侍皇上身邊,就算他們目前肯撤除包圍,並原諒貴妃,但他們怎能就此心安無懼?有關此事,只要皇上仔細考慮,該如何做,應該十分清楚了。懇請皇上以人心為念,再下決定。這也是讓皇上心安的惟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