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六道圓輪(第6/6頁)

  葉羅什松開了陳靖仇的長劍,人忽地倒退兩步。他身材雖然矮小,行動卻如行雲流水,進退之間全無滯澀。他道:“老僧從不打誑語,施主何須多慮。”

  陳靖仇見他向來稱陸仲愷他們是“小妖”,此時也改了稱呼,不禁有些詫異,但仍不敢大意,挺劍守在門口道:“大師,你方才不還要將我們全都收服嗎?”

  葉羅什將舍利塔收回袖中,看了他一下,嘆道:“公子,人心壞了,人不如妖。妖物持心若正,亦成正果。”

  這話本來便是陳靖仇在寒音寺裏跟他說過的,但那時葉羅什毫不理會,此時卻用這話來回答陳靖仇。陳靖仇呆了呆,道:“大師總算明白了?”

  葉羅什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承蒙幾位施主不殺之恩,老僧尚未謝過。方才細細想來,老僧實是細相現行障未破,妄動嗔念,實屬咎由自取,還望幾位施主原諒。”

  細相現行障乃是佛門所雲十重障中的第七障。葉羅什實是有道高僧,精研佛法,但自幼因為那狐妖忘恩負義,害了他全家滿門,在他心中便有了這個執念,誓要除盡天下妖屬。正因為細相現行障未破,他的神通越修越深,佛法卻總是停步不前,以至常常要動嗔念。剛才在大獲全勝之際,突遭陸仲愷的師父暗算,本來已如魚肉在俎,任人宰割,但喬岱娘不記前仇,為他求情,他雖中了定身術,六道圓輪大法卻已被他攻破,六識俱在,一時間大徹大悟。本來他的眉宇間總帶著一絲兇相,但這時兇相盡去,面上盡是慈悲。陳靖仇還有點不敢相信,問道:“大師真不再對陸公子和喬姑娘下手了?”

  葉羅什道:“須彌世界,一大三千。人耶妖耶,一體同觀。老僧自認斷一切情,卻不知以往實是執著人情,盡忘天道。”

  原來佛門中有個說法,說世界的中央有須彌山,四面有四大海洋,海中有四大洲,大海之外,又有鐵圍山圍繞,這稱為一小世界。一千個一小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又叫大千世界,統稱為一大三千世界。葉羅什所說此偈,便是說在這世界之上,不論是人是妖,都是一體同觀。陳靖仇雖然不明白葉羅什說的佛理,但也知道他是承認以前因為幼年的不幸,以至執著一念,只欲除盡妖屬,現在卻覺此念之非。不知為什麽,心裏有種異樣的欣喜,收好長劍,深施一禮道:“恭喜大師。人間有情,更勝天道。”

  葉羅什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道:“公子說得甚好。人間有情,更勝天道,公子大有慧根。”

  陳靖仇聽他這般說,倒是嚇了一跳,心道:“他這是要我隨他當和尚嗎?”葉羅什倒也沒說硬要陳靖仇當和尚,只是道:“公子方才說起鳴沙山,老僧昔年自天竺東來,途經河西,正路過鳴沙山。此山其實並非真山,實是沙丘,因此公子不知。因為山體純是流沙堆成,風動即鳴,故有此名。邊上有個千佛洞,正與那位施主所言的‘千佛之力,鳴沙山前’相合。”

  陳靖仇見葉羅什果然不再有敵意,反而告訴了自己這至關重要的消息,大為欣喜,又躬身一禮道:“多謝大師。”

  葉羅什又看了屋中的陸仲愷和喬岱娘,嘆道:“老僧自覺修為淺薄,以至執念未去,有違佛祖之教,此番要回天竺清修。只是老僧的師弟伽羅婆帝仍執此念,老僧只怕勸不轉他,還請兩位施主帶令祖盡早離開江都,免生後患。”

  陳靖仇也見過葉羅什的師弟伽羅婆帝,那胡僧高大魁梧,兇相畢露,定然不能像葉羅什一般會大徹大悟。葉羅什也不食言,說完了轉身便走,真個不再為難。待葉羅什一走,陸仲愷才回過神來,拍著胸口道:“嚇死我了!這大和尚倒還曉事。”

  陳靖仇道:“陸兄,江都你們也是不能待了,還是離開這兒吧。”

  陸仲愷道:“打死我也不來了!反正名山大川有的是,我和岱娘就帶著喬老去哪個深山裏結廬而居,種種花,釀釀蜜,豈不甚好?”說到這兒,他又正色道,“陳兄,這一次搭救之恩,我還未曾謝過。若是後會有期,到時請來看看我和岱娘。”

  陳靖仇見他將自己和喬岱娘滿嘴掛在一起,暗暗好笑,還了一禮道:“天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去看看師父,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