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開邊意未已---《白駒》 壯行(第2/4頁)



  為了做到這一點,偏馬之戰將不會是一場正面的硬撼。

  整個戰役這樣布局:偏馬守軍負責開啟戰端,用一部兵力吸引燮軍出營,然後拖著他們退出百裏峽口進入修豪孤飛和扶風營構築的伏擊陣地。伏擊會是低烈度但是壓力強大的。偏馬守軍也將梯次向百裏峽口投入援兵,直到百裏峽口形成膠著,把大部分的燮軍都粘在這裏。

  鷹旗軍大部不參與伏擊,一旦伏擊得手,近四千鷹旗軍將貼著偏馬直進百裏峽涉過壞水河,強行突破呼圖大營的防線,徑直奔襲棗林倉。

  偏馬之戰的目的就是棗林倉。從呼圖燮軍的防守勢態看來,燮軍大隊很可能已經開始南下,不日就將兵臨青石平原。若燒掉了棗林倉,要重新籌集那麽大的一支軍隊的給養不是容易的事情,有了這個時間差,青石將可以更充分的備戰,而燮軍不得不推遲整個南侵計劃。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裏,青石將可能接受來自宛州和下唐的支援,從而形成一個更為有力的同盟。如果僅僅是青石,不管戰事拖多久,他們都將失敗。一個城市怎麽可能與一個諸侯對抗呢?這個戰役的布局已經形成了一段日子,但要執行起來還是困難重重。計劃中的兩個戰場,百裏峽口的伏擊和呼圖大營的突破都可能造成青石軍的嚴重傷亡,尤其是百裏峽口,既要打又要梯次投入才能保證粘住燮軍,這可能是代價高昂的。減輕傷亡的關鍵在於掌握戰役的節奏,如果鷹旗軍能及時突破呼圖防禦燒掉棗林,就會讓交戰中的燮軍自亂陣腳。打仗就是打士氣,若是燮軍的軍心亂了,這仗就好打了。

  可是如何保證鷹旗軍能順利突破呼圖防禦,始終是個大問題。只有鷹旗軍這樣的全騎兵才有足夠的速度執行這個穿插的任務,可是騎兵又不可能攜帶大型的器械,所能夠倚仗的只有重甲的左路遊擊了。這個計劃的勝機有多大,誰也說不上來。鷹旗軍的重騎和青石軍一樣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扶風營也是一樣。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必須打的一仗。

  如果說有什麽正面的消息,那多半就是兩個縹渺的希冀:1,呼圖大營的燮軍將帥不和,在接戰過程中出現失誤;2,中宛古道的奇襲得手。

  如果說呼圖燮軍將帥不和多少還有些依據,中宛古道的奇襲簡直就是幻想了。

  若不是界明城無意中看見那篇遊方關於逍遙津銀坑的筆記,若不是他無意中又聽見夏若書唱起的那支古歌謠,只怕宛中古道這概念再也不會進入與青石相關的記載了。

  宛中古道發端於畢止,終結於和鎮,大部與如今的官道是重合的。只是從中州入宛州這一段,因為古代的地勢地形多有不同,大多走的是極險峻的山道。到了日後百裏峽開通,古道自然廢棄不用,數千年後也就湮滅得看不出蹤跡來。也就是靠著那些故老相傳的故事和歌謠,古道還在世上留下了一些痕跡。

  從文廟中調出來的典籍來看,古道不再有人行走是肯定的,但界明城很感興趣的一點是:古道曾經通過鵲山。夏若書所唱的“宛中古道玉塞清”中的玉塞,就是指鵲山上的一處關隘,全稱是玉劍塞,又叫做宛中第一關的。從鵲山到棗林的直線距離非常近,問邊俊的結果是:枯葉的季節,若是天氣好,從棗林村頭的小橋上可以直接看見玉劍塞頂的那柄巨大玉劍,估計也就是十幾裏地。邊俊當然也提到鵲山是禁山,進去的人從來沒有出來的。可是這種傳聞的威脅幾乎是瞬間就消失在對宛中古道和鵲山重新發現的狂喜之中。

  如果從宛中古道派出一支精幹的突襲小隊,在鷹旗軍沖擊呼圖大營之間一刻點起棗林的戰火,那麽呼圖的突擊就容易了許多。

  界明城不會把希望都寄托在這幾百年都沒人走過的宛中古道上面,可他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的嘗試。這個任務交給了路牽機,他是合口人,又是鷹旗軍中第一的智將,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了。如果古道竟然打通,那麽路牽機會知道如何利用他手頭那少得可憐的兵力造出最大的聲勢來。

  這支擔負奇襲任務的小隊一直到諸軍都離開青石後才會出發,除了筱千夏界明城,再也沒有人知道這支隊伍的任務甚至存在。

  正是黃昏時分,臨夏堂的草廳裏彌漫著好聞的幹草氣息,難熬的暑熱正在漸漸退卻,外面的蟬聲也啞了許多。這是青石夏季最好的時候,坐在草廳外面,可以看見遠遠的壞水河閃著金色的光芒,不遠處的青石城完全躲在郁郁蔥蔥的橡樹林子裏面,一縷一縷淡藍的炊煙從林子上方升起,筆直地升入空中。偶然有一陣風吹過,被汗水打濕了的前胸後背就都體味到難以言述的舒爽。臨夏堂的開闊,是青石城裏的蝸居不能比擬的,連站在這裏的精神頭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