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開邊意未已---《白駒》 示箭(第3/3頁)



  “杜將軍過謙了。”尚慕舟接著說,“不是諸位想不到,而是用功太深,往往鉆了牛角尖,看不到別的出路。若不是你們平時念及於此,也不會聽到這麽一說就明白了許多。”他沉吟了一下,“話說回來,這雖然是軍中通病,但是姬野所部可能不受此累。如果還是沿襲當年作風,燮軍作戰會相當靈活,要讓他們暴露短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用多靈活。”路牽機苦笑了一下,“兩萬赤旅這麽壓上來,偏馬也就給踩平了。姬野作戰不循舊規是有的,但是最重要還是多用強兵。即使暴露弱點,也要把部屬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單這一股氣勢就能壓倒許多對手。”他所說的正是鷹旗軍諸將最擔心的一點。青石軍未經戰陣,最怕高壓。本來人就少,若是軍心一散,那真就不用打仗了。

  “偏馬雖然只是個臨時築起來的寨壘,也未必那麽容易就能踏平。”杜若瀾知道路牽機說得有理,卻還是不太服氣,這一仗他信心不足不代表完全覺得沒法打,畢竟他的屬下他最清楚。“多說無益。”他對那兩個周捷軍的士兵說,“讓尚副帥看看,我們青石軍到底有什麽料。”說著一指幾十步開外的一顆山柳樹,“射那個!”那名周捷軍的神射手動作麻利,伸手從背上撤下皮囊,抽出一柄步軍弩來。“喀嗒”一聲輕響就扣入了箭匣,舉在面前略略一瞄。“嘣”的一聲,射出一支弩箭去。那箭去勢淩厲,雖然沒有射中山柳,帶起的箭風也削的柳條飛舞不定。明明沒有射中,那射手卻毫不驚慌,重新舉起弩來,這一次,“嘣嘣”驟響,眨眼間就射出了六枝弩箭。射手肘一沉,“喀”一聲卸下箭匣,反手又扣入一合。接著“紮紮”上弩,只兩息功夫就上好了弩機,擡手再射,箭勢連珠,又是七箭。等他放下弩來,眾人都看得清楚,短短幾息功夫,他已經射出兩匣弩箭,除了第一箭偏了,其余十三箭密密麻麻釘在山柳樹上,再無一箭走失。那神射手一聲不發,面上卻多少有些驕傲的神情。

  青石諸將見鷹旗軍都是驚奇的神色,不由頗感自豪。要知道東陸各路軍隊用弩的不少,但是象青石軍這樣普遍裝備長弩的卻不多。弩的價格比弓箭高出許多不少,因為工藝的限制,多數攜行弩都不能及遠。青石軍裝備的步軍弩有一百五十步的射程,百步以內準頭極佳,尤其是連發七矢精度不變,這樣一名青石弩手就能頂上七名弓箭手,若是多帶箭匣,遠程覆蓋力能高出普通弓箭手十數倍。杜若瀾誇口說偏馬不易攻,很大程度上就是倚仗青石軍的火力熾盛。

  在青石的時候,不少鷹旗軍已經見過了步軍弩,只是倉促間頗覺得使用繁瑣,總覺得還是自己的長弓速度更快,今天見到這周捷軍演示才算開了眼,原來可以快到這樣。索隱看見尚慕舟的目光投過來,微笑著搖頭,他一手頂多能扣出四箭。無論如何都到不了這樣的射速。不過他心中自然還有別的念頭:右路遊擊每人帶四壺箭上陣,那就是八十支。就他所知道,東陸北陸再沒有一支騎射隨身帶那麽多的箭只。若是按周捷軍這樣的射速,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就能把所有的箭都射完了,後面還怎麽打?這毛病其實青石諸將都清楚。不過原來六軍都是按防守青石了來訓練的,自然不用擔心箭只消耗。就算是這偏馬寨中,也儲備了七萬弩箭四萬羽箭,就算是燮軍大舉進攻,也夠他們喝一壺的。誰都不曾想過,他們可能要在偏馬的荒山上守上幾個月的時間。

  尚慕舟拍手說:“今天才叫開眼,青石六軍的威名果然不是白來的,實在是震撼得很。”說著對索隱遞了個眼色,“索隱,我們也看看右路遊擊是怎麽射箭的?”索隱點點頭,一手撤出弓囊裏的白木弓,一手從鞍前的箭壺裏抽出一支黑翎箭,兩手一分,那弓就拉了一個極滿的弧。山頭上都是老兵,見慣了張弓搭箭,自然知道好壞。索隱這樣輕松流暢的開弓,連外行都覺得真是漂亮,更別說這些兵將了。

  只聽“颼”的一聲輕響,那箭飛了出去,腦子快的人還想:這是射什麽呢?尚慕舟可沒給指目標,念頭還沒轉完,就聽見“啊”的一聲慘叫,遠處的山林裏“撲通”倒下了一個。